欲了解医药行业大型制药企业2004年的经营整体概况,或许看一看山东药玻全年业绩这一面“镜子”就可以知道“十之八九”了。
近日,山东药玻发布2004年年度报告摘要,主要财务指标如下:主营业务收入56017.77万元,同比增长19.70%;净利润7565.81万元,同比增长7.78%;每股收益0.41元;每股净资产4.24元;净资产收益率9.62%。
数据显示,山东药玻全年经营整体虽然保持上升的趋势,但无论主营业务收入还是净利润均呈现增速明显放缓的迹象。
获利能力减弱
山东药玻系目前唯一与制药企业配套的药品包装用瓶及其它包装材料的生产商和供应商,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其产品主要包括模制抗生素瓶、曲颈易折安瓶、管制口服液瓶、管制抗生素瓶、玻璃药瓶、玻璃输液瓶以及丁基橡胶瓶塞等等。
从历史资料看,山东药玻2001年、2002年和2003年整体经营业绩保持较快的增速,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10.89万元、42231.83万元和46798.75万元,实现净利润3879.73万元、5475.30万元和7019.72万元。以净利润增速为例,其年平均为34.67%。
显而易见,山东药玻2004年净利润7.78%的增幅,较之过去年平均增幅大步放缓。
而在2002年6月上市时,山东药玻曾预言,力争2004年(即用3年时间),将净利润水平突破1亿元。现在看来,山东药玻的预期与现实相去甚远。
年报显示,全年山东药玻主要产品换制药用玻璃瓶系列主营业务收入42286.18万元,比上年度增长14.33%。而分地区,国内主营业务收入52659.21万元,同比增长17.55%;国外主营业务收入3358.56万元,同比增长67.94%。这清楚表明增加国外出口业务,是山东药玻2004年维持整体经营业绩增长的主要策略,而国内市场则相对疲弱。
不仅如此,这种国内市场疲弱不仅反映在山东药玻的“速度”上,亦在“效益”上有所表现。全年毛利率总水平略为下滑0.88个百分点、以及“三费”整体比上年度大幅增加,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其中透晰出的是,原材料如纯碱、煤炭、运输等生产成本增加,抗生素政策性降价、市场限售以及医药行业景气度低等不利因素,已经在山东药玻经营业绩上综合体现出来。
大型国企拖累?
据资料,长期以来,山东药玻一直是国内主要大型国有控股制药企业的包装用瓶供应商。其中,华北制药、哈药集团、东北药、石药集团、新华制药以及双鹤药业等医药行业重量级制药企业,大都是山东药玻的长期客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制药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山东药玻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
近几年来,某些大型制药国企内部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掣肘着这些制药国企持续前进的脚步。更不幸的是,内部问题或矛盾还来不及消化,外部经营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的变化却“日新月异”,例如前几年兴起的药品招标,2004年以来的煤电油运供求紧张、基础原材料及中间体价格大幅上扬,药品尤其是抗生素部分品种政策性降价,以及部分抗生素品种禁止在零售店上柜销售,等等,由此种种不利因系叠加,给这些大型制药国企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其中,又以部分抗生素“降价”、“限售”冲击最大。由于国企国有的体制和机制缺陷,致使这些大型制药国企2004年生产经营情况普遍比过去较差。
例如,华北制药在第三季度报告中称,主导产品抗生素原料药价格持续低位徘徊,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加上部分抗生素产品降价及限售,2004年1至9月主营业务收入289333.84万元,同比增长20.52%;净利润3602.74万元,同比下降79.30%。哈药集团情况好于华北制药,可是据2004年三季报,主营业务收入545,455.31万元,同比下降1.13%;净利润24405.95万元,同比下降19.86%。这是哈药集团多年以来首次录得“负增长”。原因不外乎与原材料涨价、部分抗生素降价以及限售等密不可分。
分析可见,下游制药企业经营业绩降低、以及对经营发展趋势看淡,势必对身处制药行业上游的山东药玻构成直接的以及潜在的负面影响。
展望2005年,假如山东药玻要延续整体经营业绩增长的趋势,除了须大量拓宽国内市场,恐怕更要视乎其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如何了。
摘自《医药经济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