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21日天士力(600535)公告其有4个产品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简称《医保目录》)后,东阿阿胶(000423)、华东医药 (000963)、华邦制药(002004)、双鹭药业(002038)、复星实业(600196)等公司也先后公告其产品列入《医保目录》的消息,并指出这将对促进公司产品销售与业绩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而在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单边下跌。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华兰生物、鑫富生化、科华生物、片仔癀为代表的部分医药股却逆市飞扬,个别品种还强势创出新高,与大盘形成强烈的反差,成为调整行情中最大的市场亮点。从题材上看,最新发布的《医保目录》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能够进入《医保目录》对于上述制药企业是一项重大利好。
国家制定《医保目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不合理用药支出。从整体来看,《医保目录》实施会对药品消费产生一定制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列人《医保目录》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政策门槛,获得了一个其它同类产品不能进入的市场,从而有利于其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入实施,医保用药市场目前还在不断成长壮大,这就使得进入《医保目录》的产品销售收入有了不断增长的基础。据统计,我国参保人数从1998年的1969万人迅速提升至2004年8月的11847万人;医保支出从1999年至200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5%;医保支出占全国药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从1998年的7%上升至2003年的44%。这些数据对上市公司来说,意味着一旦有产品进入《医保目录》,潜在消费群体将迅速扩张,从而带来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
有人担心进入《医保目录》的产品由于药价受到限制,会影响产品的盈利能力。确实,2002年9月开始实施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指出,对列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对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但从已有情况看,国家对《医保目录》里的药品,包括一、二类新药实行的政府定价,主要通过国家制定药品最高零售价的方式实施,也就是说出厂价和批发价国家不直接制定。国家只制定销售环节的、对消费者的零售价,而且是最高的零售价,医药生产商可以低于这个价格销售,但是不得高于这个价格销售。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大多数进入《医保目录》的产品价格距离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仍然有一定距离。
尽管存在分歧,国家发改委仍然将“优质优价”评价体系纳入考虑当中。对于大多数医药上市公司而言,都通过了GMP认证,因此相对更容易获得“优质优价”待遇。
上市公司的产品列入《医保目录》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有的公司相关产品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对—家公司而言,产品列入《医保目录》,只是表明其在市场竞争中比其他药品生产企业先迈了一步,从而距离目表更加接近,但这并不表明该产品在竞争中尽了保险箱。因为《医保目录》中指定的产品并非特指某一家企业的某个产品,而是符合条件的一系列产品。从这个角度看,进入《医保目录》只是意味着竞争对手减少而已,而不能保证盈利增长。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海通证券研究所 杨建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