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 面对投资失误等多项指责,一向以沉默示人的双鹤药业终于从幕后站了出来。
在本月中旬举行的第八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一向低调的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维平登台演讲,令敏感的媒体嗅到了一些新鲜气息。
中秋之夜,多年来一直与媒体保持距离的双鹤药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对此,杨维平表示,“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公司更为透明,同时也能更好地接受外界的监督。”
背负历史包袱 患上扩张后遗症
去年4月,曾在德国费森尤斯集团担任要职的杨维平“空降”双鹤药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重组,他认为目前公司状况已经好转,“如果剔除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双鹤药业上半年的业绩实际已有较大的提高。”
上半年,双鹤药业的经营性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2%,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增长了126%,北京地区业务的经营性利润则增长了16%。
但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回避,双鹤药业的历史包袱依然沉重:在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准备及冲抵对外投资亏损之后,今年上半年公司整体业绩再度大幅下滑,仅实现净利润1724.9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9.5%,而去年全年则比前年下降了近60%。
一年多以来,双鹤药业不断爆出新闻。双鹤药业投资5000万元的恒康双鹤资产出现问题,其净资产低于双鹤药业的投资额。接着,昆山子公司爆出“问题药”事件。为此,双鹤药业股价多次出现连续跌停、涨停的“上蹿下跳”的反常情形。
更大的隐患则在于:一直力图做大的双鹤药业患上了扩张后遗症。
截至去年年底,双鹤药业在全国10省市控股24家公司、参股6家公司。公司的销售规模迅速做大,去年的收入比1996年增长了20倍,而业绩增长却相对滞后,税后利润只增长了不到28%。
而从2001年起,双鹤药业的内部增长就已开始大幅度放缓。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