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药股评析 > 正文
  • 神奇制药:与时间赛跑的赢家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 核心提示:ST永生在宽限期最后一刻将持有该股的投资者揪住的心顿时平复下来。 9月1日,sT永生刊登2004年半年度报告。其主要财务指标为4,127.96万元,同比增长480.28%;净利润592.59万元,同比增长140.08%;每股收益0.04元;每股净资产1.016元;净资产

    ST永生在宽限期最后一刻将持有该股的投资者揪住的心顿时平复下来。

     

    9月1日,sT永生刊登2004年半年度报告。其主要财务指标为4,127.96万元,同比增长480.28%;净利润592.59万元,同比增长140.08%;每股收益0.04元;每股净资产1.016元;净资产收益率3.94%o

     

    虽然半年报数据没有预料中的太大惊喜,但扭亏为盈足以安慰苦候了多年的sT永生中小股东惴惴不安的心灵。因为,此前从5月14日起的“暂停上市一度令sT永生保牌前景变得扑朔迷离:6月30E以前,如果实现盈利,sT永生将成功保牌,并在短期内获得复牌新生”;反之,如果继续亏损, 3年半连续无盈利记录,将导致sT永生难逃“终止上市“的噩运。而对光收购股权就花了2.26亿元的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简称神奇制药)来说,扭亏为盈本身如同赢得与时间赛跑的一场胜利。

     

    收购股权如履平地

     

    本报曾于2003年4月9日以《“神奇”东进缔造西部神奇》为题,详细报道了神奇制药入主sT永生的全过程。

     

    那时节,作为收购一方的神奇制药来自贵州,虽地处偏僻一隅,家族式的医药产业却欣欣向荣;而作为被收购一方,sT永生第一大股东上海飞天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飞天投资)虽掌握控制权,却无力回天,眼见sT永生奄奄一息。

     

    sT永生早年上市以制造为主营,随着经济发展,时代变迁,其股东换了一茬又一茬主营变了一道又一道,可是终究无济于事。    2003年3月29日,飞天投资经与神奇制药协2003年3月29日,飞天投资经与神奇制药协商签署协议,由神奇制药出资2.26亿元受让飞天投资所持sT永生739.7757万股(每股收购价3.06元,此每股净资产1.458元存在109.88%的溢价)。至此,神奇制药成为sT永生第一大股东。

     

    双方一拍即合,原因是多方面的。就飞天投资来说,sT永生虽然几经主营重组,但以城市信息开发为主导的新主营经营业绩不见起色,短期成长空间有限;传统制笔业务日益凋敝;房地产经营规模不大。因此,凭现有主营的力量,难以助力sT永生扭亏为盈并实现保牌目标。关键在于,神奇制药显示志在必得的决心,开列了一个令飞天投资相当满意的收购价格。而在神奇制药看来,从贵州兴义市起家到驻足贵州省会贵阳市发展壮大,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通过控股借壳ST永生,等于发掘一个全新的平台,是神奇制药发展阶段的一个历史性跨越,空闻随之伸展。

     

        然而,紧随其后的资产重组事宜,令神奇制药倍感始料不及。   

     

    置换资产如登高山

     

    鉴于sT永生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亏损,神奇制药与飞天投资商签股权转让协议的同时,还推出了有关sT永生后续资产重组的重大资产置换方案。

     

    大意为,神奇制药将旗下子公司贵州金桥药业有限公司(简称金桥药业)92.58%的权益作价 19,300万元转让给飞天投资,同时向飞天投资一次性支付现金3,300万元;ST永生向飞天投资出售10,990万元资产,同时sT永生以10,067.95收购飞天投资所持金桥药业48.3%的股权。此举一进一出之间,ST永生剥离掉部分不良资产,主营逐朝医药业转轨。

     

    而神奇制药的短期目标十分清楚,即在不太长的一年多时间里令sT永生实现扭亏为盈。

     

    可是,这一方案自2003年4月起上报6个月后被要求补充和修改,距离决定sT永生是否第三年再度亏损只有3个月的时间—虽不至导致退市,但留给神奇制药谋划sT永生扭亏及下一步发展的时间实在太少。2003年12月,神奇制药与飞天投资再度签订资产置换协议,双方同意以ST永生旗下的广州宏隆房地产有限公司债权、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5l%的股权、以及上海永生机械厂94%的股权,与飞天投资所持余下金桥药业44.28%的股权进行置换,其中,置出资产值8,793.89万元,置入9,250,37万元,中间差价互不补偿。

     

    到了2004年3月4日,由于仍存瑕疵,ST永生再次对其资产置换方案上报资料,按主管机构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描述、补充、说明。其重大资产重组置换方案随后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同月23日,证监会还同意豁免了神奇制药的要约收购义务。

     

    从提出置换方案到方案获过核准,神奇制药整整耗费了一年的时间。可以设想,如果有关置换方案的核准进度再一不小心延续,sT永生截至2004年6月末必亏无疑。这就是说,神奇制药因 sT永生不可抗拒的退市命运将使所投资的2.26亿元资金“泥牛入海”。

     

    不过,反过来说,置换方案反反复复从侧面反倒帮了ST永生的大忙。因为神奇制药旗下金桥药业经过反复后,绝大部分置入ST永生而不再是当初的48.3%权益。这对ST永生巩固保牌成果、步人正常发展轨道十分有力。

     

    保牌成功如释重负?

     

    对于神奇制药来说,这一年为保牌而战的日子太辛苦,如期使ST永生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是莫大的安慰。

     

    这的确是稍作喘息休整的机会。但同时神奇制药似乎没有松劲的理由。

     

    半年报显示,ST永生主营业务收入只不过区区4,100多万元,其中制药所创业务收入为 3,747万元。就绝对值而言,这是一个上市公司小得不能再小的数字。因为经营常识表明,它的背后需要承载原料购入、生产水电汽冷、设备折旧、产品销售、科研、工资、税收等等制药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必不可少的费用。如果没有有效的规模经营,那么,上述费用一经摊销,留给sT永生的净利润还剩多少呢?

     

    况且,神奇制药接下来要处理的sT永生发展.问题以及前任大股东主政时的遗留问题并不轻松。

     

    以担保事项为例。sT永生过去曾为上海钟表进出口有限公司担保货款1,000万元,向中国工商银行虹口支行合计贷款2,000万元。半年报显示,截至2004年6月末,经法院判决执行的欠款余额合计为l,500万元。这对sT永生可谓不小的负担:如及时偿还,势必影响sT永生目前并不富余的资金周转,导致流动资金压力加大;反之如果拖延时间,同样将增大欠债利息的压力。对此,神奇制药作为新任控股股东宜权衡利弊,宜及早做出决断。

     

    其实,上半年顺利实现扭亏为盈,对已然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神奇制药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

     

    而有迹象显示,神奇制药对此早有准备。据资料,8月18日,sT永生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免去袁伟东总经理一职,同时,任命神奇制药、ST永生两料董事长张芝庭兼任sT永生总经理。

     

    看来,以缔造神奇制药而蜚声遐迩的张芝庭,果真欲以sT永生这个全新的发展平台,伸展拳脚、大干一场了。

     

    神奇制药能否赢得“后扭亏为盈时期”的建立正常发展秩序的胜利,值得投资者关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