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唐汉论语 > 正文
  • 用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 解决重大疑难疾病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6-12 10:21:43
  • 核心提示:•在应对重大疑难疾病挑战中,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靠单打独斗或“局部战争”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追求中医、西医诊

    •在应对重大疑难疾病挑战中,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靠单打独斗或“局部战争”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追求中医、西医诊疗方法上的优势互补、病证结合,从而达到临床疗效的最大化是必然选择。

    •研究重大疑难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学科、全方位协作,形成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中西医协作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诊疗体系。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在京对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并对各项目实施方案开展专家论证。笔者有幸作为论证专家参加了相关会议,感触良多,拟从原因、内容及应取得的成果3个方面解读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解决重大疑难疾病。

    中西医临床协作势在必行

    “健康中国”重要政策的需要。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我们要找准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着力点,积极主动融入深化医改大局,充分发挥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的特色优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重大疑难疾病周期长、花费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在应对重大疑难疾病挑战中,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靠单打独斗或“局部战争”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探索建立和完善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与模式,提升中西医结合临床服务能力就显得极为迫切。

    中医、西医各自优势及不足的现实要求。中医以整体恒动观、三因制宜的辨证论治临床思维与防治方法更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中药方剂平和低毒,中医药治疗相对简便验廉,更易为现代人接受,而且中医的摄生防病更符合现代人的养生保健模式。但也存在受传统文化羁绊,学科的现代科学基础薄弱,理论概念较抽象,缺乏当前医学界可以接受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以经验为主导,临床疗效可重复性低,在发展中较难接受现代科技的成果,从而技术手段落后,使其现代科技含量较低,不利于学术创新发展,迫切需要现代化。

    西医立论以实验结果为主要依据,理论严谨,概念明确,诊断规范,疗效确切,可重复性强,而且体系开放,与现代自然科学同步发展,其科学形式和思维方法易为现代人接受。但也存在偏重局部研究,过分依赖定量检测,整体认识复杂生命现象不足,从总体上仍然偏重于生物医学,尚未真正完成医学模式的现代转变,当前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医疗费用越来越昂贵,让西医面对临床问题也力有不逮,迫切需要中医协助。

    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追求中医、西医诊疗方法上的优势互补、病证结合,从而达到临床疗效的最大化是必然选择。

    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及幸福生活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新时代的医疗需求从“能看病”发展到“看好病”“不得病”,这对卫生与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工作,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就医满意度,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现实需要。

    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取得斐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教授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其研究成果“通里攻下法在腹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与基础研究”荣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方法的确立与运用、中西医结合研发新药服务临床都是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指导下取得的斐然成果。

    如何协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决定共同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工作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方针,充分汲取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优势,采用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及方法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提高我国健康服务能力和综合医疗救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其主要的协作内容如下。

    建设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平台,促进服务模式标准化。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重大疑难疾病、危急重症,由中医医院重点专科联合综合医院相关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共同组建中西医临床协作组,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同攻关,中西融合、提高疗效”原则,建设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西医各自特色与优势,从临床入手,针对重大疑难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关键环节,挖掘整理中医药治疗经验和特色疗法,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协作,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形成业内专家广泛共识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建立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疗效评价体系,促进协作成果逐步推广应用。对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临床实施进行动态管理,强化对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总结与评估,探索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形成中西医协作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技术中心及推广应用平台;形成基于循证医学研究、长期随访观察和远期疗效评价的机制和模式。

    促进临床科研的综合发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不像一般的临床科研项目只强调技术层面的目标要求,定位是“重临床、高门槛、引领性、权威性”,希望通过中西医多学科、全方位协作,形成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协同发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主要目的。

    探索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协作人才培养新途径,实现人员协作常态化。研究制定西学中、中学西的中西医交叉培养制度,开展中西医领军人才的临床实践对话,明确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人员协作职责和任务,形成具有中西医融合思维的中西医协作诊疗团队。

    创新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促进运行机制制度化。创建中医临床诊疗团队和西医临床诊疗团队的协作诊疗互动机制,建立中西医人员紧密协作的会诊、联合门诊、联合查房、联合病例讨论、学术联合、中西医科室负责人交叉任职等协作模式与医疗制度,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中西医协作综合诊疗服务,提高疾病治疗难点处理能力。

    研究重大疑难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学科、全方位协作,形成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中西医协作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诊疗体系,推动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中西医协同创新发展。

    应取得的成果

    中西医专家采用中西医协同思维联合攻关重大疑难疾病,将有利于中医学突破局限与短板,有利于加快中医学现代化进程,在互助融合中发挥更大效能,这也是中医学能够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用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解决重大疑难疾病,应该能产出5方面的成果,即出疗效、出方案、出成果、出人才、出模式。

    出疗效。比如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市中医医院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项目以中西医专科合作为纽带,开展血液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西医重在探寻病因、早期诊断,找到有效干预的关键因素;中医通过辨证施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出方案。重大疑难疾病一般都很复杂,不可能靠中医的单方、验方,或者一个具体方法就能解决,需要中西医相互配合的诊疗方案。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能够促进诊疗模式改革创新,建立如中西医人员紧密协作的会诊、联合门诊、联合查房、联合病例讨论、学术联合等协作模式及医疗制度,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促使临床疗效的提高。

    出成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陈竺和陈赛娟3位院士领衔的团队已经通过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复发难题,其项目“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人类白血病分子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未来我们可以期盼通过更多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解决目前的医学难题,获得成果。

    出人才。协作项目将在一定程度上探索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人才培养新途径,实现人员协作常态化,开展高层次中西医人才交叉培养,完善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出机制。中西医临床协同思维解决重大疑难疾病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因病制宜,视不同情况,既可以由西医作为主体,也可以由中医作为主体,还可以中医、西医齐头并进,在学科层面积极推进单病种多学科的综合诊疗模式,真正实现中医与西医的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逐步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