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唐汉论语 > 正文
  •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现代研究进展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编辑部 作者:马海莉 时间:2014-10-31 20:55:44
  • 核心提示: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建设。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也非常多,通过对CBM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
    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建设。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也非常多,通过对CBM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上4个数据库的检索,共检索出了相关文献3768篇,剔除重复性文献后剩余2344篇文献,经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天人合一 也有学者表述为“天人相应”、“天人和谐”。这是当前学术界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内容最为集中的表述,学者们普遍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也是儒家文化思想的基本观点之一,主张人与自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天人合一所体现的是医学的整体观,中医的整体观念就是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强调人体自身和人与环境的统一与和谐,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老、病、死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所以看病要看整体,要看气候、地域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大医精诚、医乃仁术 也有学者表述为“仁和精诚”、“仁心仁术”、“精诚专一”等。是学者们从医疗职业道德方面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凝炼。“精”就是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诚”就是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儒家的仁善伦理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嵌入了医家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内化为“发大慈侧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的从医动机,“大医慈悲心”、“医者父母心”成为行医的基本素养和要求。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也代表了一部分学者的观点,中医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人本思想、人性思想和人文思想。它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轴心,而且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黄帝内经》提出:“天复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均是中医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品质的具体体现。 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学者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括为“致中和”、“形神合一”、“阴阳平衡”、“辨证论治”、“道法自然”、“治未病”等,但并未形成共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凝炼研究”课题组于2013年初面向专家及全社会开展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社会和专家的意见297条,在整合各方意见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炼了以下两条核心价值观表述:一是博大精深、真实有效、仁爱贵生、和合致中。二是医道自然,精诚仁和。 随后课题组就凝炼出的核心价值观及详细释义面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哲学及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全国各省市的中医药行业专家、首次征询活动中积极参与的中医爱好者进行了第二次意见征询,共收到意见反馈77条,目前课题组正在准备下一步的专家论证会,根据第二轮的意见反馈情况讨论论证本课题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及文化内涵、内容阐释是否全面,是否能充分体现中医特点、行业特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