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海关统计,2005年广东中药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8.5%,占全国出口总值的24.4%,居全国第一。
中药是广东传统出口优势特色产品之一,广东中药出口以中药材为主,中式成药出口增长迅猛。2005年广东中药材出口8209万美元,占出口总值八成以上;中式成药出口2041万美元,增长20.3%,高于总体水平11.8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成为推动广东中药出口的主要力量,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日本、东盟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成绩之外也有重重困难。据企业反映,产品在国外注册困难重重,除少数几个东方国家以外,中药在国外整体上还不被认可。若想打入国外市场,必须按照新药注册程序进行该国审批,这对于中药极其困难。即便在一些传统中药市场注册,或以健康食品(饮食补充剂)的身份进入国外市场,也存在注册时间长、费用高、风险大的问题。
除了高门槛外,广东中药还深受中药重金属、农残问题的困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药重金属、农残问题的研究和标准制定落后于国际水平,对中药材种植方面重金属、农残的控制较晚,这使得企业无法从根本上监控中药的重金属、农残。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部分偏高,成为中药出口的技术壁垒。很多企业尚未掌握国外植物药重金属、农残标准数据。在中药出口检测时,产品因重金属、农残超标而受阻。 作者:王俊 赵义华
人民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