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被列为2012年度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由该省桐庐县中医医院姚梦华主任中医师领衔的《基层名中医综合效应的探讨》通过专家验收。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等有关领导、专家的验收意见认为,该项目阐明了如何实现基层名中医队伍建设的持续性发展,解决了基层名中医“成名”后的路该怎么走的问题,该项目提出的“8+4”对策建议,可供借鉴。
自2005年起启动基层名中医培养工作以来,浙江省已初步形成一支活跃在农村和社区的基层名中医队伍。姚梦华介绍,本项目的研究旨在对基层名中医“成名”后如何发挥综合效应进行探讨,促使基层名中医这一不可多得的中医药服务稀缺资源“物有所值,物尽其用”。
本项目以杭州市所辖7县(市、区)为样本,以县(市、区)级以下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各级名中医为调查对象,通过名中医现状调查和服务需求及对名中医认同情况调查等进行分析探讨。调查显示,杭州基层名中医共54名,平均每天门诊达44.46人次;其中42名名中医带教徒弟,占77.7%;需求抽样调查提示,城乡居民对基层名中医具有认同感占95.8%,其中认同基层名中医技术好,并能得到医疗服务需求满足为70.2%;但对医德高尚认同的仅占35%,居民对基层名中医医德高尚的期盼点为64.7%,表明群众对名中医的需求和期盼,不仅是医术,更倾向于医德。
同时,从调查情况看,基层名中医5年来发表论文、出版书籍者分别只占44.4%、16.6%,获得科研成果奖仅占22.22%,提示这方面的工作相对薄弱。调查表明,基层名中医十分重视和珍惜自身学习,92%的名中医认为学习对提高自己的医术效果明显;27.7%的名中医希望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然而,由于领导不够重视和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等原因,基层名中医获得自身学习、进修提高等机会者不到半数(46.2%)。38.8%的名中医希望在相关政策上进一步完善,提高名中医的经济待遇和学习待遇。
项目组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发现,基层名中医在科研、继教、医德医风等方面尚存在提升、改进的要求,从而提出两个部分共12项“8+4”对策建议:
其中,关于如何提升基层名中医总综合效应的8条对策建议,包括鼓励和保证基层名中医具有长期的临床实践机会;创造学习条件,让基层名中医经常参加学术活动;重视基层名中医的带教工作,鼓励名中医带徒;培养基层名中医研读经典和著书立说的能力;教育和培养名中医良好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重视基层名中医文化素质和心理品格的培养;进一步改善基层名中医的行医环境;创建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关于加强基层名中医评选考核方面的4条对策建议,包括评选基层名中医形成制度;加强对基层名中医的考核和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基层名中医的评选、使用和经济待遇等政策;进一步加强政府与有关部门对基层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强化政府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与发扬”工作的责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