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章关春 通讯员陈明明 姚滨彬)浙江省余姚市中医院在全省率先推出培养乡镇本土名中医举措,至今年6月,该院先后与当地10家乡镇(街道)卫生院联合实施“农村基层高级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该院院长马伟明告诉记者,此举旨在进一步夯实农村中医药事业建设基础,切实解决农民患者看名中医难的问题。
去年10月,余姚市中医院与辖区内10家乡镇(街道)卫生院创建“余姚市杏林医疗联合体”,其中主要工作之一为帮助卫生院培养高级实用型中医人才,为此,该院挑选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丰富的10位中医专家为带教导师;卫生院各自推荐1名中医大专以上学历、具中医师职称、年龄45岁以下、热爱农村中医事业的学员,逐个确定师徒关系,实行一对一结对。对学员参照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培养水准,采取在岗自学、集中培训和跟师学习等多种形式,带教导师每周一次到相关卫生院坐诊并对学生进行辅导,学员每周一天去中医院由导师带教。该院还创办相对独立的“阳明国医馆”,聘请院内外20余名中医专家坐诊,这也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临床基地。三年为一个培养周期,通过学习,要求学员熟练掌握中医药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继承发扬带教导师的临床学术经验,使之具有较高的中医药服务技术水平,成为本乡本土名医。
据了解,余姚市卫生部门拨出专款,确保培养农村基层名中医工作的投入到位。该市对乡镇名中医培养对象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程动态管理制”,按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和跟师学习的业绩制订100分分值,以此分值进行年度和期终量化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对带教导师和学员分别奖励。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