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施仁潮) 浙江省自去年开展中医药“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试点工作以来,制订了“三进”工作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农村社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该活动由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领导,省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根据活动计划,各地选择适宜技术项目,进行宣传,落实培训场地,组织农村、社区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组织专家前往讲学,发送培训教材,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活动以县级医院为主,组织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培训适宜技术2至4项,使其达到掌握使用的要求。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在培训工作中采用专家讲述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方法,使医生能现场掌握。同时进行使用追踪,观察应用情况,努力做到技术传授不走样。目前,已组织专家向各地推广培训耳针、头皮针、贴敷、隔物灸、艾灸、拔罐、刮痧、捏脊和冬病夏治等30余项确有疗效、安全性好的实用型技术。自去年启动以来,已先后在杭州市西湖区、江干区、建德县,以及舟山、富阳、椒江、天台等地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累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21项次,共培训2000余人。
在“三进”工作开展过程中,该省注重推广技术与模式的创新,去年在省中医药科技计划中专门设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专项,目前已资助研究项目达28项,切实加大适宜技术的储备力度。同时,启动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采取以中医医疗机构为牵头单位,与辖区内1家或多家乡镇卫生院(含所属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联合体单位,积极探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技术应用评价体系,形成本地区有特色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模式,努力提高乡镇、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