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章关春 通讯员吴永青 周拥军)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岭口村老汉方某,患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导致上下肢功能障碍,卧床不起,吃饭、上厕需别人照料。方某在邻近社区的卫生服务站进行针灸、推拿及服中药,每天只花10余元医药费,治疗3个月后,如今,他已能慢步行走,生活也能基本自理。后宅街道5万居民和3.5万流动人口,实实在在享受到社区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服务。
后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义乌市中医药服务示范社区,首先从改善中医药服务条件抓起。现在,后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中医师7名,其中1位为浙江省基层名中医,该中心推广应用适宜农村的中医药服务已有一定基础,近年来中医门诊量每年达2万余人次,中草药业务收入达150余万元。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今年,该中心筹建的“社区中医馆”即将开馆,中医馆用房达300平方米,按体现中医药文化风格进行装修,馆内设中医妇科、内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理疗科等以及中药房、候诊区,并将招聘名中医常年坐诊。
运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康复医学结合的社区康复,真正做到“康复进社区”,这是后宅中医药服务示范社区一大特色。后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挂“后宅康复中心”牌子,设康复床位45张,主要收治以中风偏瘫等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等患者为主,采取中医药治疗和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综合疗法,颇受患者青睐。目前,康复床位天天爆满。该康复中心还对辖区内责任医生进行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责任医生送中医药康复服务上门,对在家庭疗养的患者进行随访和作康复指导。
后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辖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管理27个村卫生室,初步形成了“中心、站、室”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心已对辖区内所有医务人员,包括47名联村责任医生和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系统培训,促使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了针灸、推拿、火罐等项目和推广应用中成药,据今年头5个月统计,社区中医药诊疗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20%以上。此外,后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通过编制赠送中医保健知识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在所有医疗场所、公共场所增设黑板报、宣传柜窗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广泛传播运用中医药知识防病治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