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业务量不饱和,百姓叫苦看病贵、看病难,长期困扰医患双方的这一难题,在试行一年的浙江省医院托管模式中得到化解。
专家团队下县驻守 基层患者就医便利
2013年,由浙江省委、省政府牵头,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双下沉、双提升”工程启动。该工程由全省三甲医院全面托管县级医院,让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才下沉,提升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满意率。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介绍,该省4家省级中医院和11家市级中医院分别与32家县级中医院和综合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全面托管模式。
2013年5月,浙江省海盐县政府与省立同德医院签订了为期十年的托管协议,6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海盐分院”在海盐县中医院挂牌。
本着政事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的原则,医院组建由理事会、监事会和医院管理层三部分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全面负责海盐县中医院的医疗、管理、教学、科研等“软件”建设。
海盐县政府为县中医院提供政策、资金等各项保障,并逐年增加医院经费投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派出相关人员担任海盐县中医院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主任,与原县中医院干部职工“并肩作战”。此外,多名省、市级以上名老中医下沉到海盐定期坐诊,让百姓不出县就可以享受省级优质医疗资源。
“家门口就有三甲医院专家,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家住浙江海盐西塘桥社区的丁老伯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很难想象,他曾是一名癌症患者。
去年7月,丁老伯在体检时发现肺部有肿块,先后到嘉兴、上海等地医院就诊后没有好转。“偶然看到省立同德医院专家在县中医院的坐诊广告,我就来试试看中医有没有好办法。”
接诊的杨秀云医生经过耐心细致的检查后,确定肿瘤非良性,于是联系同德医院为丁老伯安排了转诊。从就诊到去杭州检查、手术,仅用了一周时间。随后,他转回到海盐县中医院调养,直至康复出院。
磐安县地处山区,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生病后得不到及时诊治,往往造成病情拖延。2013年底,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正式托管磐安县中医院。
身为乳腺甲状腺科专家,到磐安县中医院任执行院长的陶四青发现,当地甲状腺癌发病率较高。于是,他立即组织医院人员力量,在县里部分乡镇开展甲状腺、乳腺疾病普查及治疗指导。
“托管后,就诊率明显提高。有些患者到杭州、上海等地进行体检、治疗后,又回到县中医院来复查或手术,让百姓真正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健康问题。”陶四青说。
紧密型合作办医模式 化生县医院品牌效应
省立同德医院的11名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在海盐县“长期驻扎”,除每周都进行出诊、查房和手术外,还承担了带教县级中医院科室人员,建设重点专科及指导科研工作等任务。
在海盐县中医院担任院长的王钦贤是一名心内科专家,县政府为了解决他的后顾之忧,除为他解决住房问题外,还特意把他的妻子和孩子也都接到了海盐县,让他们在海盐安下了家。
王钦贤把医院的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和针灸科等县级重点学科作为重点,按省市级学科建设标准制定3年发展计划,在完成省市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作为示范性标杆学科带动医院其他学科看齐,共同提高。目前,2014年申报的一项省医药科技项目以及一项省卫生厅课题现已分别立项,实现中医院省级科研课题“零的突破”。
“医院开通了同德专家全天候热线电话,引来大量患者咨询。”王钦贤介绍,自去年6月托管开始以来,到今年4月,海盐县中医院业务总收入已超过9000万元,同比增长17.04%,门诊量近30万人次,同比增长11.92%,住院收入同比增长17.35%。
“虽然每天门诊、病房两点一线工作,无法顾及家里,但在基层工作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驻守海盐县中医院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周驰说,在县里遇到的患者,和在杭州城本部医院的患者有很大不同。“很多来就医的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病情累积、恶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和他们交流需要加倍的细致和耐心。”
因此,注意对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也成为医生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患者的信任也让我们感到温暖,不能辜负这一份期望。”省立同德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吴美倩说。
海盐县中医院急诊ICU副主任医师张永健对此深有感触,“省里专家带来了许多新技术和新项目,开拓了我们的思路,使我们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更有自信了。”
派驻专家在海盐跟师、带教的同时,县中医院管理及技术专业人员也可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进修、培训。“不少县中医院医师和管理人员已经在培训了。我们计划五年内让院内所有管理和技术专业人员全部培训一遍。”王钦贤说。
“托管不到半年时间,医院的一些优势专科慢慢有了影响力,技术和服务态度得到认可,百姓更乐意到中医院来看病了。”磐安县中医院院长杨炉钢说。
省级医院专家带来的很多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也让县医院颇为受益。过去,磐安县中医院对年轻医师培训多采用考试评价形式。为了调动年轻医生学习积极性,在陶四青的建议下,医院组织起了知识竞赛,采取抽签比赛的方式,让人人参与。“竞赛一开展,大家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陶四青说。
除了完善自身外,磐安县中医院还认真分析自身优劣势,发展中医特色,与县人民医院错位发展。
“我们的一些中医适宜技术效果突出,不仅在门诊患者中口口相传,在病房患者中也备受好评,医院的回头客越来越多。”杨炉钢说。
今年初,县里发生一起房屋垮塌事故,医院作为伤员救治定点单位之一,中医骨科自制外用膏药,并运用特色突出的情志干预疗法,获得群众好评,甚至同为伤员救治点的县人民医院也邀请中医院专家前去用中医药治疗患者。
建长效机制留资源 政府此举深得民心
作为浙江省中医院系统第一家开展托管的机构,海盐县中医院的托管已有一年时间,政府管理部门提出的各项保障性政策为托管顺利展开保驾护航。
海盐县政府每年将海盐县中医院业务收入的3%作为托管费用支付给省立同德医院。省立同德医院长期派驻海盐县的医疗专家与管理人员原有医院院内的工资、奖金等待遇不变,在海盐县中医院的工资、奖金实行同职称同岗同酬。
海盐县卫生局局长徐世民介绍,“我们也努力解决派驻专家团队的后顾之忧,提供住房,安排好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能够在海盐真正留下来。”
磐安县中医院开展的甲状腺、乳腺疾病普查及治疗指导,在扩大医院影响力和服务基层群众的同时,也为医院乳腺、甲状腺专科建设做了铺垫。“普查受到了磐安县卫生局的重视,还得到了县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目前,普查活动已扩大至全县30岁以上妇女及40岁以上男性,在8个乡镇建立普查活动点,预期普查人数达到1.25万人。”陶四青介绍。
“省里专家在磐安‘生根开花’,让县中医院的诊疗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磐安县卫生局局长郑福贵说,中医院诊疗、科研和管理等都有了全面进步,本院医生素质也得到了较大提高,百姓对医院的信任度也大大提升,医患关系也更加和谐。省级专家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对于县医院医德医风也起到了全面的带动作用。同时,百姓看病贵也得到了初步解决。
郑福贵说,托管实施后,对当地卫生系统也起到了带动作用。“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以前很难得到提高,现在,中医院也有能力来指导基层医疗机构了,百姓在县域的就诊率大大提升,从原来65%提升到了现在的73%。”
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杨敬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介绍,浙江通过近几年改革发展,医疗机构建设普遍加强,但优质医疗资源还相对不足,合理、科学、有序的就诊秩序还未完全形成。
“在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中,中西医并重非常明确。”杨敬强调,除省、市级中医院托管县中医院之外,浙江省县级中医院也积极参与实施县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试点工作,对卫生院提供中医药人才支持和人员培训,真正为百姓带去实惠。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