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培训,鼓励中医类大学生下基层,开展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浙江省三管齐下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两年多来,截至今年4月,全省已有1600多名中医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接受规范培训;向农村社区岗位定向培训中医类本科生136名;并启动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中医住院医规培新模式
为统筹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浙江首先推出独具特色的规范培训中医类住院医师新模式;所有中医、中西药结合中医类专业毕业生,由各医疗机构招录成为“单位人”后,一律报送规范化基地进行通科加专科培训。本科毕业生进入“基地”培训3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根据已有临床经验确定其培训年限。此外,培训对象还包括在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地区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3年制中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实行全省“培训大纲,各科培训细则,培训基地认可标准,学分和赋分,考核办法和登记、发放培训合格证书”等六个统一。
该省把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列为中医类学生毕业后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经严格评审,确定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临床培训基地31家、后备临床培训基地58家、社区实践基地119家。对培训基地和所有指导老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基地师资管理库,有计划增加和更新师资力量。
培训以提高学员临床诊疗能力为重点。要求学员至少跟随1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中医师门诊临证习医。考核注重中医基本能力掌握,其中中医舌诊判断为全国首创。所有学员从招录、培训、考试考核等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培训考核分过程考核,结业考核;过程考核合格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是参加培训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考核结果作为取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依据以及中医类中级职称晋升报考的必备条件之一。
同时,出台《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对基层卫生机构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全科临床工作但未经规范化培训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从2013年起5年内完成全省约1000名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
为基层培训“本土”中医
其次,面向农村社区岗位定向培训中医人才。按照各县实际需求,经当地政府核准上报后确定全省招生计划,按需招录县域户籍考生,为各县培训“本土”中医。学生毕业后按协议到农村社区工作并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确保定向培养生“下得去”。
浙江提出,从2014年到2020年,培养中医住院医师5800余名、中医类全科医生500余名和助理全科医生350余名,定向培养中医类本科生900余名。今年起还将探索规培与硕士研究生培养并轨。
系列措施保障人才培养
为使加快培养中医药人才落到实处,浙江采取系列保障举措: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和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包括中医在内的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领导、规划、协调和监管。明确中医规培学员、转岗培训学员99%以上为“单位人”,中医类本科生定向培养实行“招录与招聘并轨”。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在人事、待遇、经费和教学资源上予以充分保障。省级财政新增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补助等专项补助。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其工资福利待遇参照选送单位同类人员水平发放。面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由培训基地按合同发放生活补贴。中医类定向招生培养学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按不少于每人4.6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由委托培养用人地政府承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