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确保全省现有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且80%以上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力争所有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未设置公立中医医院的县、市、区,应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中医科床位数不得低于医院床位总数的10%,成为县域内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和技术指导中心”。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除少数边远、民族地区以外,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或中医馆;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很显然,要真正提升县级中医医院的内涵建设,加强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县级中医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尤其重要。中医先进县的建设成为实现此目标的一个基点。
近年来,云南省狠抓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建设与发展,营造县乡区域中医药发展氛围,带动医疗服务提升,为群众送去实惠。笔者细数了近年来云南中医先进县的建设情况,实效明显。2003年前后建设,2012年先后验收的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有13个,马关县、 景谷县、 泸西县、威信县、 陆良县、 元谋县、宣威市、腾冲县、 弥渡县、大理市、宾川县、 会泽县、嵩明县。其中威信县、 陆良县建设较早,1997年就开始建设。丽江市古城区、昆明市盘龙区为全国社区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分别为2010、2012年验收。云南省级建设的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有砚山县、昌宁县、澄江县、楚雄市、宁洱县、鹤庆县、洱源县、祥云县,2012年通过验收。
从分布区域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曲靖、大理、楚雄、昆明等州市中医药的发展程度较好,边陲山区的临沧、怒江、版纳和德宏州则较为滞后,没有一个中医先进县。主要集中在滇中、滇东地区。其中中医药的历史传统和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地区的发展,如大理州就有5个县市分别为全国和省级的先进,而玉溪在云南省经济最为发达,但中医药发展势头却没有显现。由此可见,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挖掘中医药历史人文传统和大众健康需求,抢抓机遇,乘势发展。
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云南省中医局正是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大力推动中医先进县的建设,在政策上给予支撑,项目上给予扶持,推进中医药进基层、进乡村活动,加大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态势。
地处滇西角落的腾冲,2009年,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历史上的腾冲一直有重视和发展中医药的优良传统,“腾药”品牌中药享誉海内外。近几年,腾冲县政府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投资2.2亿元,建设中医院新院,预计2016年投入使用;该县100%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9.54%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2011年,该县固东镇卫生院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乡镇中医健康教育项目示范点。医院为全镇3398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实现了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档案的全覆盖。
说起李伯藩,人们自然想到了宾川县。75岁高龄的宾川县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伯藩一生潜心研究中医学,他几十年如一日免费为患者看病,是宾川浓厚中医药氛围的缩影。在宾川还有一位群众非常喜欢的被誉为“小神医”的现任中医医院院长何云长,他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吸引大量患者坐着板凳排队看中医,这种热闹壮观的场面,天天如此。
正是这种示范带动,促进了整个县的中医药事业发展,该县投入资金3800余万元专项用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全面构建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投资近1亿元实施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改善了中医药软、硬件环境,提升了服务档次。目前,全县有6家县级医疗卫生单位、10家乡镇卫生院、58家村卫生所、20家个体诊所开展中医药服务。县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经费培养中医药人才。近年来举办多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医药知识培训、乡村医生能西会中培训,共培训学员800余人次、适宜技术20余项,全县中医药人员受训率达100%。
腾冲、宾川是云南省中医药发展的典型代表,具有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先进带动后进,加强建设和检查督导,构建大中医发展格局,云南的中医先进县建设正在形成自己的经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