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如何?有什么变化?陕西省政协调研显示,该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中医医院发挥了龙头作用,群众看中医用中药更加便捷。
转思路促发展
略阳县中医医院是“5.12”地震后天津市援建的一所高标准的中医医院。然而,投资1.8亿元的中医医院作用发挥不明显,原因何在?县卫生局经过调研后发现,中医医院两年的业务收入均不到2000万元的根源在于资源分散、缺乏特色。
为此,该县以公立医院改革和提升工程为契机,以“整合、并举、规范、提升、优质”为目标,整合县人民医院与中医医院资源,一个院长管两家医院,通过整合健全中医科室、培训人员转变观念、健全规章制度管人、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效率等措施,与天津武清中医医院、陕西中医医院等建立业务协作关系,加强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能力建设,业务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上半年,该院门诊、住院人次上升39.97%、39.39%,中医治愈率和有效率达到96%,医院收入达到去年全年水平,不仅成为该县中医医疗、保健技术中心,还吸引了不少与之相邻的甘肃籍县镇群众慕名而来。
重特色创品牌
县级中医医院普遍把特色专科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此引领发展、吸引病人。城固县中医医院制定了发挥中医药特色、鼓励使用中医药的奖励措施,2012年中药饮片使用比例提高到30.2%,中医治疗比例提升到62.3%,中医医院姓“中”的特色进一步显现。
该院神志病专科是陕南唯一的精神卫生专科,利用中医药技术每年治疗近500名精神类疾病患者,在当地和周边县区享有盛誉,神志科成为了该院响当当的品牌。
紫阳县中医医院实施“优势、特色专科、名医”工程,烧伤、理疗等10个中医专病科室吸引了全县46%的新农合病人,中医药门诊达到总人次60%,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40%以上。
抓人才储后劲
人才是提升工程的核心。陕南各县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引进。宁强县每年列支10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略阳县每年设立20万元经费,并从县乡医疗机构收入中分别提取2%、10%作为人才培养基金,支持中医药人员培训和引进;城固县中医医院通过“绿色通道”新招录13名中医(中西医)、针灸、中药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并鼓励在职提升学历,如考取中医类本科者,奖励1万元,大专奖励5000元,对获得中西医双学历的医护人员优先录用,该院中医类医师达到了61.4%。
各县注重发挥县中医医院适宜技术培训基地作用,加强了农村适宜技术培训,解决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无人员、低能力问题。如城固县中医医院聘请了33名专家,推广适宜技术20项,对300余名村医进行适宜技术培训。此外,各县级中医医院还鼓励退休中医专家返聘坐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青黄不接、相对匮乏的现状。
强基层提能力
乡镇和村是提升工程的重点。城固县筹资8000万元为24个乡镇卫生院设置了医科、中医师,配备了中药橱、牵引床、针灸治疗床、TDP神灯、煎药容器等设备,建成了341个规范化村卫生室,配备520名中西兼通的村医,配发1000余套的电针仪、刮痧板等设备,大力推广针灸、理疗、按摩、火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村医普遍掌握了4种以上适宜技术,能为群众提供基本的中医药服务,一般的小病小伤在村医手里即可解决,方便了群众,节省了费用。
该县上元观镇卫生院有4名中医师、2名中药师、312种中药饮片,年中医诊疗病人达2万人次以上,并能运用中医药对65岁以上老人、孕产妇和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体质辨识、保健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
目前,安康市80%的乡镇卫生院和12个县级综合医院均设立了中医科,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收入占到了38.3%,村卫生室中医门诊处方量达到35%以上。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