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政策太好了,种中药材政府不仅给我们搞培训、送技术,还有补贴哩!”甘肃省陇西县菜子镇牟河村村民王建荣说起今年中药材种植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陇西县盛产304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和“西部药都”的美称。近年来,该县把品种改良和选育放在中药材产业开发的重要位置,完成了中药材产地环境监测,取得了党参、板蓝根GAP研究基础数据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对县乡技术人员和农户开展了标准化种植培训,提高了药农素质。今年,该县投入资金370万元,建设了优质种子繁育基地、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并加大对农户的生产资料投入和因减少或禁止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而造成的减产补贴,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的科技含量,使陇西广袤的田野成了中药材产业的“第一车间”,促进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全县大宗中药材种植品种30个,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其中,党参、黄芪、甘草、黄芩、柴胡为主的5大中药材种植面积都在3万亩以上,年产量4.5万吨,年产值4.2亿元,正常年景亩均收益达到1400元,较粮食作物增收30%以上。
陇西县属干旱半干旱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适宜中药材贮存保管,有“天然药仓”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全县市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内大中型中药材制药企业纷纷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仓储基地。据了解,该县现有仓储企业23家,仓储容积100万立方米,仓储能力达10万吨。如今的陇西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药仓”。
同时,该县高度重视中药材交易信息服务网络和专业协会组织建设,已建成“西部药都·网上陇西”等专业网站13个,日均发布各类信息1000多条;建成中药材专业协会组织14个,中药材货运信息中介组织44个,发展运输专线30多条,运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今年,该县还投资1.5亿元建设中药材物流园。
盛夏时节正是药材交易淡季,但陇西县药材交易市场依旧药香四溢,熙熙攘攘,天南地北的药商云集于此,共发“药财”。文峰、首阳两大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量达18万吨,年交易额20亿多元。
目前,全县中药材经销企业总数达到230家 ,今年上半年购销药材8万吨,交易额5.6亿元。从事中药材精深加工的企业达到6家,有较大规模的粗加工企业42家,有11家企业通过了GMP认证,个体药材加工点达2500多个,年加工中药材2.5万吨,年产值达到2.5亿元,从业人员达7900多人,年人均收入在10000元以上。
今年,陇西县启动建设中药材加工园,加工园分饮片生产、中药提取、现代制药三大主功能区。园区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