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近48年发展,医院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优势和中医特色鲜明的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上海市“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
坚持中医为本 继承 发展 创新
医院始终坚持以中医为主体的办院方向,在全面继承祖国传统医学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以精湛的医术和热忱的服务满足广大患者,成为我国中医药界举足轻重的中流砥柱。
一、以中医为本,发展医院业务
医院拥有全国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8名、上海市名中医16名,建有名老中医工作室23个。医院通过以名医建名科、以名科创名院,形成了浓郁的中医氛围,医院各项业务指标也稳步增长。在严格控制均次费用和药比的前提下,门急诊人次连续六年位居上海市中医医疗机构首位。而最能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中药饮片使用量,在2007年更是达到2976吨,饮片配方量达776.7万余帖,中药销售占全院药品的61%;富有地域特色的冬病夏治和冬令膏方年门诊量也分别达到8600人次、16290人次,这些数据均居全国中医医院首位,充分体现了医院鲜明的中医特色和显著的疗效。
二、以人才为本,加强中医内涵建设
医院鼓励身体健康的老专家留院工作,并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以专家名字命名的名中医工作室,充分发挥中医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为中医传承探索出了崭新的模式。医院通过开辟各种渠道,使广大中青年医师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干,如今,医院临床和教研室主任中,中青年业务骨干已占到绝大多数,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40%,平均年龄44岁;进入上海市各级各类培养计划的中青年骨干有53名,其中不乏从哈佛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千叶大学等名校学成归来的青年才俊。随着中青年骨干队伍的发展壮大,医院已基本筑就了老中青三代人金字塔型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学术等第结构。
三、以创新为本,提高中医学术优势
医院通过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鼓励广大医务和科技工作者在继承名中医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使医院的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医肿瘤科在名中医刘嘉湘、邱佳信教授的带领下,学科规模日益壮大,成为全国中医界规模和学术影响最大的学科。中医外科作为一个既不断发展,又原汁原味保留学科框架的中医学科,在名中医陆德铭、唐汉钧、朱培庭和陆金根教授的带领下,目前的规模和学术地位在全国中医界也名列前茅,特别是以中医药为主治疗毒蛇咬伤的突出疗效,彻底改变了人们心目中中医不能治疗急症的错误观念,并成为上海地区几乎唯一收治毒蛇咬伤的医疗机构。还有,如全国著名中医施杞教授领衔的中医脊柱病专科、上海市名中医陈以平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医肾病专科等在增加和壮大。
发挥中医优势 服务人民群众
医院坚守以“简、便、廉、验”的中医中药为立院之本,在做大、做强、做精自身的同时,从整个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三级中医医院成规模、长时间对口支援基层和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尝试,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总结出一条符合基层和农村特点的中医药事业振兴和发展的道路。
2000年,医院与上海市西部地区的5家区级中医医院进行了以学科建设为纽带组建中医医院集团,通过跨地区、跨系统的中医特色医疗专科的重组和紧密型合作,形成各自以中医医疗优势为主要特色的中医医疗服务模式。经过五年的建设,各家二级医院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各自的特色专科和特色病种,这些专科在各自所在地区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就诊病人也不断增多。尤其是一些边远郊县的病人,不用为了看病而远赴市中心就医,解决了这些病人就医难的问题。
2005年医院以参与徐汇区卫生局创建徐汇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中医药特色活动为契机,首创了老中医进社区的服务模式,派出12位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与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成对子,建立名老中医进社区制度。名老中医下社区模式的推广,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以一级医院的费用得到高质量的中医专家的服务,为贯彻政府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特别是看名专家难的矛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坚持发掘探索 发展创新中医
医院在近48年的探索中,始终坚持在全面继承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充分消化吸收一切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努力探索和发掘祖国医学的精髓,获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原创性贡献。在龙华医院,有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的天花粉注射液中止中期妊娠研究;有荣获1985年卫生部甲级科研成果奖的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外治研究;有全国中医系统例数最多、总计达6500余例的针刺麻醉记录;有上海地区第一个国家级三类中药新药——胆宁片等等。同时,新一代的名医队伍通过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在国内中医界提出了一大批新的理论和学说,丰富和发展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如荣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的“气血理论延缓椎间盘退变”,荣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中医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胆病从肝论治”学说,荣获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奖的“祛腐祛瘀生肌”治疗难愈性溃疡等,使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长期据全国中医界领先地位。
作为我国中医医疗和科研的龙头单位,医院领导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要“重基础,厚临床,中医中药比翼齐飞”。医院投资建立了上海市中医系统第一个独立科学实验大楼,并设立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中医肿瘤、中医脊柱病、中医脾胃病等4个研究所和10个临床研究室。医院目前已建立生化、免疫、病理和免疫组化、蛋白质和酶学、药物分析、电生理、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等8个功能实验室,这些实验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使中医药基础和应用的研究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开拓了中医药研究领域。
在硬件条件逐步改善的情况下,为使医院的科学研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医院还花大力气培养和稳定了一批专职的科研实验队伍。目前医院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2名,医院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吸收一切新的实验技术,保证医院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多年的大力投入和培育,使医院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表达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医院是上海市惟一同时获得国家“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中医医疗机构,是全国首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的中医医院,是全国首个中药复方获美国FDA批准进入美国进行新药二期临床研究的医院。“十五”以来,医院所获得的高级别课题、科研经费、学科建设经费、成果转化等数量均稳居全国中医系统领先地位,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