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玮莉在4月4日召开的上海市2014年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上海中医药工作将全面启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郑锦介绍,通过第一轮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上海中医药服务整体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提高,海派中医药传承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未来三年,上海中医药工作要全力推进七方面重点工作。
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如鼓励开发、应用院内中药制剂;开展民间中医诊疗技术的筛选、推广和转化平台建设;开展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的联合攻关;推广设立“中医药综合治疗区(室)”,优化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推进“上海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
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如扶持一批中医特色鲜明、疗效确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区项目;制订实施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临床诊疗指南,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诊疗水平;探索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开展中医药基层业务指导,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帮扶机制。
提高传承创新能力,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如开展中医药传承规律、模式的系统研究,完善优化中医药传承模式;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继续深化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研究型中医医院和浦东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内涵建设等。
持续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如探索中医药领军人才的培养模式;推进实施中医专科、中医药管理、中医健康管理、中医药国际化等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中西医结合高端人才培养、西学中普及性培训工作体系,开展不同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建立上海市中医药培训平台,开展中医临床诊疗和护理方案、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膏方知识与技术等培训。
围绕国家文化大发展战略,进一步繁荣中医药文化。建立健全一支中医药科普宣传队伍;开展传统中医药文化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发展工作,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研究成果,促进海派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创作一批中医药科普作品等。
继续加强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能力建设,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如围绕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主题,开展跨境中医药合作交流等。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加强中医药服务监管。通过三年建设,打造与“健康上海”相适应的中医药高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