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泉是山东省邹平县码头镇李坡中心卫生室的乡医,他还有个头衔叫“责任医生”——老百姓亲切地叫他“家庭保健医生”,他定期到自己负责的652名村民家提供家庭保健服务。像李宗泉这样的家庭保健医生在邹平县共有972人,为全县62万农民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家庭保健医生源自普惠工程
邹平县2008年开始实施“农村卫生普惠工程”。该工程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档案为载体、以镇村医生为责任人,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具体地说,就是每位镇村责任医生负责200户左右的农民家庭,为他们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提供疾病预防、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基本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对每位责任医生实行每人每月300元的定额补助。
为实施卫生普惠工程,邹平县下发了实施意见和方案。在县卫生局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张贴标语、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建立使用健康档案的有关政策措施。
县卫生局会同发改委、公安、财政等部门,对全县农村人口进行了调查核实,按照每200名农民家庭配备1名责任医生的要求,为全县182,473户农民(623,674人),确定了972名责任医生,并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让其明白在建立健康档案中的职责和任务,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从而形成了以镇(办)为单位无缝隙、全覆盖的服务网络。
责任医生上门入户查体建档
自2008年4月份开始,责任医生按照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上门入户为自己负责的农民查体并建立健康档案。在查体过程中,若发现需要做心电图、B超的病人,由责任医生带到服务站进行检查;需要做X线和血生化的病人,由责任医生统计好人员名单后,报卫生院,由卫生院统一组织检查。所有检查不收取任何费用,深受群众欢迎。家庭健康档案每户1份,个人档案每人1份,以家庭为单位成册,统一编号后,以卫生室为单位统一保管。
家庭档案的个人档案,涵盖了不同情况的家庭成员健康信息,共分3类:一类是健康人群的信息;二类是重点人群的信息,包括65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7岁以下儿童;三类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及传染病人和精神病人的信息。
保健服务与监督考核同步进行
在全面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开展了入户随访工作。各责任医生根据家庭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对65岁以上的老人、育龄妇女、7岁以下儿童,每季度进行一次家庭随访;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肿瘤病人,每月走访一次;对家庭中有传染病或精神病人,提供防、护技术指导,每月进行一次随访。
为规范责任医生的服务行为,监督考核与其同步进行。邹平县建立了以县政府考核镇(办)、卫生院考核卫生室,以实际完成工作量、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考核机制。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工作量完成和群众满意度情况,对考核结果进行分类分档。按优秀、合格、一般三个档次,确定并拨付镇(办)和责任医生的补助金额,调动了镇(办)和责任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使卫生普惠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普惠工程带来显著社会效益
实施卫生普惠工程,摸清了全县农民健康状况的底数,使责任医生较充分地了解了辖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重点疾病人群及疾病分布情况,使其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并按照“熟悉服务内容、服务技术、服务对象;嘴、手、腿勤;随叫随到”的要求,主动上门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免费查体、健康咨询等多种公共卫生服务,从而达到了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的目的,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
责任医生走村入户随访,拉近了医生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体现了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医疗机构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好。政府通过加大投入,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买单,履行了公共服务的职能,增进了与群众的联系,树立了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作为普惠工程直接受益者的邵林,深有体会地说:“我觉得现在政府为我们老百姓想得太周到了,给我们农民配上了家庭保健医生,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他们这些医生,态度好、技术高,给我们传授一些平时生活中常用的健康知识,还对我们的身体进行着监护,使我们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有个小病小灾,心里也有底了,政府真是做到了我们心坎上!”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