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四川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示范基地 > 四川 > 行业广览 > 正文
  • 四川绵阳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颜成高 田勇 时间:2013-08-30 09:52:00
  • 核心提示: 近年来,绵阳市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为契机,打造中医文化品牌,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推动中药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让中医药的特色惠及全市城乡群众。  打

     近年来,绵阳市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为契机,打造中医文化品牌,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推动中药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让中医药的特色惠及全市城乡群众。

      打造中医文化品牌

      该市先后开展了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开展义诊、巡回医疗、健康讲座和发放中医药科普资料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以涪城路中医药文化广场、三台萧龙友腊像馆、盐亭歧伯宫为代表的一批中医药文化景点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该市还先后出版《李孔定医学三书》、《绵阳市名中医集》、《浩生医集》等中医药学术专著20余部,中医药文化建设模式受到肯定。

      该市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3个、省级19个,先后获得各级科研成果50余项,其中国家、省级科研20余项;三台麦冬、江油附子等5个优势品种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并通过了国家GAP认证;引进上市医药企业来绵投资建厂,产值已过10亿大关,将中医药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如今全市9个县市区现全部建成省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8个县市区建成全国农村或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发挥优势促进中医药便民惠民

      “针灸加拔罐、疼病去一半”,如今已成为该市不少地方村民的一句顺口溜。随着该市中医药服务体系的日臻完善,该市鼓励和引导中医药使用,全市中医药新农合报销补偿普遍提高5%~10%。

      来自家门口的服务,得益于该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目前,该市已经建立起了以市中医医院为区域指导中心、县级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基层中医药四级服务体系。全市275所乡镇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建立了中医科(或中医诊室)和中药房,2741个村卫生站和5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0%能开展中医药服务。

      如今在绵阳,中医“治未病”已为更多的人所熟悉,社区和农村已成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重要平台,开展了体质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等服务,运用针刺、灸法、推拿、火罐、足疗、药浴、药膳、刮痧等“治未病”技术服务于临床。

      培养人才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该市不断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四川省率先开办了中医高级研修班,采取师承教育与学校教育、临床跟师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等形式,培养中医药高层次后继人才百余人;积极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已发展成省内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唯一一所中医药类高等专科学校,设置了包含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等15个专业,每年可输送出近3000余名毕业生。

      如今全市已有中医药人员6300余名,其中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3人,省、市名中医50余人;每万人拥有中医药人员11.65人。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