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青海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示范基地 > 青海 > 产业动态 > 正文
  • 青海省中藏医药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9-02-07 16:00:00
  • 核心提示: 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中藏医药事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中藏医药工作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提出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藏医药学术继承发展的重要地区。省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促进中藏
             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中藏医药事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中藏医药工作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提出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藏医药学术继承发展的重要地区。省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促进中藏医药事业的发展。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青海省发展中医藏医蒙医条例》和《青海省发展中药藏药蒙药条例》,为中藏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效的政策保障和宽松的发展环境。

      “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 全省中藏医药工作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发挥特色优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人员培训、科学管理、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工作,促进了中藏医药医疗、教育、科研、生产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形成了中藏医药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网络和教育、科研、生产、销售体系。目前,全省有中藏蒙医医院53所,其中中医医院16所(省级1所,市级1所,县区级12所,民营医院2所),藏蒙医医院37所(省级1所,州级6所,县级22所,乡镇及民营医院8所);共开设病床2210张;有中医药人员2247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9名;藏蒙医药人员2461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7名。据统计,中藏蒙医医疗机构年门诊服务140余万人次,占全省总门诊服务量的42.3%,住院服务5.5万人次,占全省总住院服务量的34.4%,中藏医药已成为全省卫生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中藏医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省中医院、省藏医院通过贷款、自筹资金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开展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两所医院的住院楼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经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支持,海南州、黄南州两所州级藏医院住院楼正在建设之中,年内可投入使用,四所县级中藏医院门诊楼、综合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完成新建或改造任务,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成立全省中藏医医院评审委员会,制定《青海省藏蒙医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与标准》,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藏蒙医医院分级管理工作。现全省共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各1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0所,二级甲等藏蒙医医院9所,二级乙等藏蒙医医院7所。

      成立青海省中藏医医院医疗质量督查委员会和青海省中藏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开展了医疗质量监测、督查和公示工作。制定实施了《藏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等五个藏医行业技术标准,促进了藏医药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二、专科(专病)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为加强中藏医专科建设,通过专科建设带动医院整体发展,走大专科、小综合的医院发展之路,省卫生厅制定了《青海省省级重点中藏蒙医专科(专病)建设方案》。截止目前,全省共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基地25个,州(地、市)级专科42个,创建省级重点试验室、省级特色专科6个,有20个科室被评为省内知名科室,各类专科病床占中藏医病床总数的37%。现各级专科已由基础建设、框架建设全面向学科的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发展。通过专科(专病)的建设,中藏医药特色和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中藏医药的技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在中藏医药治疗Ⅱ型糖尿病、酒精性肝炎、混合痔、类风湿性关节炎、妇科病、皮肤病等疾病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和研究方向。

      为进一步发挥中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制定了《青海省中藏医医院特色建设工作方案》,对中藏医药业务建设、科室建设、专科(专病)建设、人才培养、开展传统诊疗技术、中藏药制剂等提出了详细具体的要求,规定了17条硬性指标。各中藏医医院积极挖掘中藏医药传统诊疗技术和方法,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总结、创新、提高,形成了中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三、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顺利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已在全省顺利实施三批,共有51个单位被确定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项目、感染性疾病科建设项目等项目单位。为保证各项目的顺利实施,省卫生厅根据项目管理方案的要求,每批项目均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中藏医药专家对各项目建设单位和承担单位进行了项目执行情况综合检查。据统计,三批项目共购置医疗设备369台(件、套),培训急诊急救人员100名、感染性疾病管理等人员70名、专科专病技术人员64名。确定西宁卫校、海南州卫校等单位为中藏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承担单位,有617名无学历乡村中藏医药人员经注册正在接受中专学历教育,培训乡镇卫生院中藏医临床技术骨干147名。通过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中藏医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藏医药的技术水平和学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2007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本月内将正式组织实施。

      四、农牧区中藏医药工作稳步推进。组织开展了全省中藏医工作示范县和全省示范中藏医医院建设工作。“十五”以来共创建1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5个全省农村牧区中藏医工作示范县和8个全省示范中藏医医院。组织实施中藏医药进农牧区、进社区、进家庭工作,筹集专项资金500余万元用于配备特色设备、培训中医药人员,共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医生2000余名,分别为各综合医院中藏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发针灸针、刮痧板、TDP、煎药壶、煎药机、中药柜、藏药柜等9种中藏医药特色设备共计9085台(件、套)。

      开展了中心卫生院中藏医科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藏医药业务建设,向农村牧区推广中藏医药适宜技术100余项,编发《青海省乡村中医手册》和《青海省乡村藏医手册》。目前全省70%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藏医科,所有乡镇卫生院和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藏医药服务。

      组织实施的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两培双带”项目为县级中藏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培养优秀临床中藏医医师480名。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将中藏医医院全部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将符合规定的中藏药及中藏医药服务项目全部纳入补偿范围,修订《青海省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增补民族药87种,将各中藏医医院院内制剂纳入报销目录。同时将中藏药及所有中藏医药服务项目补偿比例比西医西药提高了5个百分点。 

      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社区卫生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对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及适宜技术集中培训,并配备了中医药基本设备。西宁市城北区于去年底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评估。

      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中,将符合规定的中藏医医院全部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将中医外治诊疗费、中医特殊诊疗费及藏医特殊疗法诊疗费、藏医综合诊疗费等诊疗类项目全部纳入补偿医疗费用项目。将常用中藏药品种纳入支付费用范围。 

      五、中藏医药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长足发展。“十五”以来,组织实施了“振兴工程”、“两培双带”等项目,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科专病技术骨干180名。培养中西医结合、藏医硕士研究生17名。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青海大学医学院民族医药学(藏医药学方向)博士学位授予点。实施“青海省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工程”,共建设中藏医名院6所,中藏医名科24个,培养中藏医名医44名。通过开展全国和全省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已培养高层次中藏医药人员57名。

      全省中藏医药科研工作坚持立足高原、面向临床、市场需求和经济建设,将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手段与传统中藏医药研究方法相结合,不断增强了中藏医药科研的创新能力,在临床研究、古籍文献整理、药物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2~2007年,共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1项,承担地厅级科研课题40余项。省藏医药研究所藏药药理实验室和藏药分析实验室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实验室。省藏医院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专门开展中藏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牵头编写出版藏医药全日制本科专业使用的“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26部。

      成立了全省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工作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对全省的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对藏医药古籍文献分布、版本、成书年代、作者等进行了摸底调查,共筛选出具有历史价值或实用价值的藏医药古籍1240余部,同时制定了整理研究出版工作计划。

      六、中藏药研发步伐加快。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要把高原特有的中藏药加工业发展成为全省最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全省中藏医药机构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和要求,积极开展中藏药的研发、生产,推动中藏医药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全省共取得国家批准文号的中藏药品种500余个,在中藏药品种中,藏药品种占80%。全省现有中藏药生产企业21家,年产值达6亿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