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白山市浑江区六道江镇横道村的王淑云老人兴冲冲地在“医疗科普直通车”上免费领到了免煎中药颗粒,不住地说:“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王淑云只是众多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的受益者之一。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自今年8月启动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以来,把此项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把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治未病工程和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坚持把让群众得实惠作为衡量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整体推进百姓健康推进行动。
全面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得到建设。通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项目工程”为县级中医医院培训骨干157名;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项目,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培训中医师162名;“西学中”培训班中有65人获得结业证书;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为县级中医医院培养中医临床骨干142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2500名基层人员;截至9月底已有129人通过了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申报审核。
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建设全面加强。截至目前,近80%县级中医院已完成二级医院评审工作,县级中医院71个专科被确定为省级“十二五”第二批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3年,德惠、镇赉、汪清、敦化、安图5所县级中医医院共获得中央补助资金7000万元。安排省级经费293万元,用于加强54个乡镇卫生院和230个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基层适宜技术推广覆盖面不断扩大。从省级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为每个县(区)开通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网络推广平台,逐步形成了县乡村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吉林省还根据全省基层中医药人员的需求,为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免费发放了《适宜技术手册》30219册。
医保出台相关政策。2013年新农合住院补偿明确规定“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使用中医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新农合报销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并将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和医保报销。
努力探索中医“治未病”管理新模式
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发挥中医药作用。在总结全省6个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举办了师资培训班,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市、县级师资184人。
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试点单位通过建立“社区健康管理责任医师团队”,积极探索运用中医药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工作,对重点人群建立中医健康档案,并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双辽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全国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入试点地区,目前已有两家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通过审批,开始挂牌服务。
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
在全省基层(包括县级)开展“走基层——看乡村·看社区·看家庭”大型新闻宣传活动,活动要求各市州中医药管理局要组织辖区内中医药新闻宣传骨干,发挥行业自身宣传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主流媒体支持,真正沉下去、走基层、接地气,突出报道提升工程实施中百姓得到的实惠、基层取得的变化、事业得到的发展。
与省科协共同组织开展“吉林中医药科普惠民走基层”活动,以省中医药学会启动运行的“医疗科普直通车”和国家科协配发给基层科协的“科普大篷车”为载体,于7月~10月分别在9个市州的街道社区、乡镇村屯举办“吉林中医药科普惠民走基层”科普活动10场;并分别开进吉林市、白山市,共举办义诊咨询活动4场,科普讲座1场,基层医生培训1场。义诊咨询1000余人次;培训县、乡、村三级中医药人员400余人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