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我叫冯绍俊,今年67岁,从2008年2月至10月,我因糖尿病先后在多家大医院治疗达数月之久,但病情日渐恶化。在生命的危难时刻,我遇到了张勇中医师。经他疗效独特的诊治和无微
“我叫冯绍俊,今年67岁,从2008年2月至10月,我因糖尿病先后在多家大医院治疗达数月之久,但病情日渐恶化。在生命的危难时刻,我遇到了张勇中医师。经他疗效独特的诊治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的血糖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我代表全家向张勇医师致敬。”
这是一名患者写给河南郑州市中医院张勇医生的一封感谢信。多年来,像冯绍俊一样受益的患者以及他们寄来的感谢信可谓数不胜数。
对于糖尿病这一顽疾,一个市级中医院中医,为何能取得如此良好的疗效和社会效益呢?这缘于张勇从医39年来精勤不倦、刻苦攻坚所取得的成果。
立志攻坚 勇攀高峰
1975年,年轻的张勇初涉中医临床工作,踌躇满志的他抱着济世活人的崇高目标,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
尽管满腔的热忱和坚实的中西医知识使他救治了一个又一个患者,但个中的艰辛和痛苦却不断地缠绕着他。尤其是一位能吃能喝、却骨瘦如柴的糖尿病患者,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却终未治愈,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医者仁术也,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弱以获安,这是医者的天职。在责任感的驱动下,张勇开始了对治疗糖尿病这一顽疾的中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长路漫漫 上下求索
糖尿病,古称“消渴病”,是发病率高,病程长,合并症多,且危害很大的一种难治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中西医治疗的方法不少,但因理想疗法不多而成为世界性医学界难题。
面对这样一个疾病,一个中医从业人员要在探索治疗中取得成就着实不易。
中医学博大精深,历代医家关于糖尿病的论述汗牛充栋。张勇说,“路漫漫而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此,他上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至唐宋、金元诸家,下及明清及当代中医大家,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进行了深入钻研,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为糖尿病的中医理论指导和实践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同时,他还对不同流派的理论、疗法及方药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卡片式记载,在中医理论和经验的汲取上作了充分的储备,为临床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节阴阳 广获认可
中医认为,机体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补偏救弊、调整阴阳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
张勇依据“元阴”“元阳”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学说,借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阴阳互助互化理论,汲取前人治疗消渴病的经验,并结合个人实践体会,采用多味药物组成调节人体元阴、元阳的“益元降糖丸”。
“益元降糖丸”方用地黄、山萸肉等补益肾阴为君,菟丝子、淫羊藿等补益肾阳为臣,人参、山药等益气生阴为佐,并用肉桂之甘温入肾以助阴得阳生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调节阴阳,平衡水火之效,而达降糖祛病之目的,适用于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证较重的糖尿病患者。
“益元降糖丸”去肉桂之辛热、人参之温补,加入天冬、五味子、太子参等,即消渴固本丸,适用于气阴两虚较轻的糖尿病患者。
30多年来,张勇在对数以万计的糖尿病患者治疗实践中,通过艰苦不懈的探索,形成了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特有的、系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并开发如“益元降糖丸”“消渴固本丸”“消渴宁丸”及“首乌益脉胶囊”等一系列糖尿病院内制剂,并以其良好的效果获得患者的广泛认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