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冬凌草济源市专家、学者、研发机构、生产厂家齐聚冬凌草的原产地济源,共商济源冬凌草产业发展大计,谋划济源冬凌草美好的未来,拉开了济源冬凌草产业发展大会的序幕。
冬凌草“仙草”普惠人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大搞中草药的群众运动中,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张覃沐教授等根据济源民间用药习惯,在济源王屋山发现了中国药典籍上未曾记载的中草药——冬凌草。冬凌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疼及抗肿瘤功效,1977年收载于《中国药典》,2006年济源冬凌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此之后,在济源人民政府的邀请下,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新闻单位齐聚王屋山下,对冬凌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济源冬凌草如何尽快形成产业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了济源冬凌草产业发展壮大的思路。
科技研发成就品牌
济源冬凌草自发现后,河南省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冬凌草低端产品上进行了研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相继研发了冬凌草片、冬凌草糖浆等药品,现有数个厂家生产冬凌草片、冬凌草糖浆,投放市场20余年后,在防病治病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大患者的青睐,产品畅销全国,经济效益良好。河南省济源市济世药业有限公司在河南中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研发的独家产品复方冬凌草含片以其优良的品质和显著的疗效,畅销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冬凌草目前的中低端产品年销售额已达到5亿元。
规模种植壮大产业
济源冬凌草从野生到种植规模的成功,是冬凌草产业发展的关键。随着冬凌草产业的日益扩大,冬凌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冬凌草资源由于长年采收而面临枯竭。针对这种情况,河南省中医学院和济世药业共同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河南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关键技术研究》的主题——“冬凌草规范化科技研究”,已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冬凌草的种植技术已经取得成功。
目前在济源市人民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以济世药业为主导的冬凌草种植面积达1万亩 ,冬凌草的种植采用公司+农户和租地种植两种形式,在种植管理上引入GAP,从选种、育苗、中耕、浇水到采收和初加工制订了严格的操作标准,从源头上保证了冬凌草药材质量的稳定,从而为药品和制剂的稳定提供了保证。同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带动5000余农户走上了靠冬凌草致富的道路。
相关链接:
济源冬凌草是生长在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上的特有植物,属唇形科植物香茶菜属碎米桠,系多年生草本植物。该草每年霜降后,其茎叶挂满薄如蝉翼的冰棱,银光闪闪,晶莹多姿,故又名“冰凌草“、“冻凌草”,当地百姓称之为“仙草”。
本文来源于 中国药材市场 www.zgycsc.com 原文链接:http://www.zgycsc.com/readinfo-htm-ifid-26782.html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并且加上 中国药材市场 www.zgycsc.com 链接,否则不允许转载)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