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河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示范基地 > 河北 > 行业广览 > 正文
  • 河北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6-01 15:32:38
  • 核心提示: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我省中医药强省的战略部署,促进我省中药产业做大做强,日前,《河北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出炉,引起大众广泛关注,那么,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我省中医药强省的战略部署,促进我省中药产业做大做强,日前,《河北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出炉,引起大众广泛关注,那么,我省的中药产业究竟现状如何?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呢?

      ■基础:我省中药材种植业

      实现规模化规范化

      街上转一圈,在大大小小的药店都能看到中草药的身影,而人们在购买中草药的时候却很少去追问中草药的产地是哪里。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172.6万亩,千亩以上的种植示范园194个,万亩以上的生产大县达35个,其中5万亩以上10个;大宗道地中药材品种发展加快,品种乱杂现象得到初步改观。全省中药材主栽品种40多个,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品种9个,面积107.6万亩,其中,10万亩以上的品种4个,面积75.7万亩。通过GAP和“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示范园20个,其中,GAP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各3个、有机认证6个、无公害认证8个,注册中药材商标27个。巨鹿金银花、枸杞,涉县柴胡,内丘王不留,灵寿丹参,涉县、井陉的连翘,安国八大祁药,蠡县山药,蔚县的防风、知母,沽源、围场和平泉的黄芪、桔梗,宽城、隆化和青龙的热河黄芩等地区和品种实现了一区一品或一园一品。内丘县和平泉县分别成为全国最大的邢枣仁和杏仁集散地。

      “由此可见,我省中药材种植业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认为。

      ■现状:规模小、自主创新

      能力弱等问题突出

      尽管我省中药产业“底子”不错,但是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中药产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马越介绍,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产业规模仍然偏小。2014年我省规模以上中药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16位,实现利润居全国第13位,远低于吉林、山东、四川等省,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为吉林省的16.7%、山东的37.9%、四川的40.1%。中药工业占全省医药工业的比重低于全国29.6%的平均水平。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多数中药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高层次专业人才匮乏,中药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平台和各专业技术及信息咨询服务机构数量少、层次低,涵盖中药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形成,一些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产品结构尚需优化。我省中药产品多以治疗性药品为主,而市场潜力巨大的特色保健类产品、天然色素类功能保健品、食疗产品以及以中药材为原料的日化类产品开发不足,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

      中药材生产保障能力较弱。药材生产组织模式松散,主要由大量的农户分散式为主,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药材质量缺乏保证,农药、重金属残留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野生药材缺乏保护,资源严重匮乏。随着中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材供需矛盾突出,部分药材资源严重短缺,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现代化药材商贸流通体系尚未形成。以安国为主的药材市场目前仍是以分散经营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引领、支撑,整体竞争力差。药材交易以传统模式为主,现代化药材商贸流通体系尚未形成,药材市场亟需在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升级。

      “我们这边绝大多数都是自家做自家的中草药生意,真正做大成规模的企业为数不算多。”采访中,在安国市做了多年药材生意的何义民如是说。

      ■措施:优化产业布局

      加速产业聚集

      “我省中药工业基础不断增强,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75家,其中,中成药制造企业48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27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3.6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的28.9%;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3.5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省医药工业22.3%;实现利润25.4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36.7%。”马越告诉记者。

      据介绍,我省依托中药产业基础、承载条件、比较优势,按照'“产业协同、链条延伸、特色突出、循环发展”的思路,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一批重点园区和基地。发挥园区集聚效应,积极引进上下游产品和相关配套产业,加速产业向园区聚集。

      我省中药产业的具体任务为,首先是着力打造安国中药都。其次,建设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现代中药产业聚集区。以建成国家中药现代化水平和特色的现代中药产业功能区及国家中药现代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创新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推进神威现代中药产业园、以岭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此外,建设一批中药产业相对集中区。承德、邯郸、邢台等地区,以颈复康药业、摩罗丹药业、君临药业等企业为龙头,依托太行山、燕山山脉道地药材资源,加快构建现代化的中药药材生产体系、中药加工生产体系和中药市场营销与服务体系,实现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和制药企业现代化。唐山、衡水等地区,以太阳石药业、百善药业、葵花药业等企业为龙头,以发展妇女儿童用药以及治疗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新药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平台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特色产品,完善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现有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引进一批高水平、高质量项目,实现中药产业跨越发展。

      ■趋势:系列新政助推

      我省中药产业搭“顺风车”

      针对我省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马越认为,作为我国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中药产业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我省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省政府批准了《关于全力推进安国中药都建设的实施方案》,着力推进安国中药都建设,成立了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决定》、《关于促进我省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确立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发展目标。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为河北承接京津中药产业转移,充分利用京津中药产业优势资源发展壮大中药产业提供了有利契机。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必将加快我省中药产业升级,促进中药产业由大变强,中药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