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晖:化腐朽为神奇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1-30 22:04:00
核心提示: 糖尿病足感染或致截肢,如何保住肢体?感染性伤口久不愈,如何去腐生肌?从事中医外科医教研工作近30年的张朝晖创造了这一个个奇迹。在他的带领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疮
糖尿病足感染或致截肢,如何保住肢体?感染性伤口久不愈,如何去腐生肌?从事中医外科医教研工作近30年的张朝晖创造了这一个个奇迹。在他的带领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疮疡病学科在2009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
用仁心仁术治疗糖尿病足
走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病房,拥挤的病房内到处是患者溃烂的伤口,医护人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治疗。科主任张朝晖介绍,病房患者以糖尿病足最为多见,糖尿病足是伴发于糖尿病后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要针对性的降糖治疗和伤口处理,同时要面临心脑血管意外和截肢风险,这不仅要求医师要掌握各种伤口治疗的技巧,还要具备内、外、急救等科专长。
“糖尿病足是感染伴血管病变的足部危重疾患,关键是挽救生命,尽可能保住患者的肢体”。他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多么危重的糖尿病足病人,他都不放弃为患者保住肢体的一点希望,能不截肢就不截肢,能低位截肢就不要高位截肢,尽最大可能为患者保留肢体功能。
他经常对医生说,对待糖尿病足患者,不但需要精益求精的医术,更要有救死扶伤的医德。在治疗中,他针对糖尿病足患者常见的下肢麻、凉、疼痛症状,仔细辨舌象和脉象,采用化瘀通络去湿消痰之法,并开展了糖尿病足治疗中的末梢神经再生电针治疗法、穴位药物注射疗法、脓疡期的电刀针洞式引流法、化腐再生法、中药诱导下的原位自体骨髓干细胞释放技术、自体生长因子种植结合中药外用技术、抽吸结合中药外用等先进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等难愈性伤口,保住了糖尿病足患者的肢体,使其免于截肢之苦。
中医外科为震区伤员健康保驾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震中被砸伤的伤残人员,普遍存在感染和术口伤口不愈合状况,一旦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再次截肢。张朝晖临危授命,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往四川灾区,帮助开展医疗救治指导工作。
震后手术操作受到阻碍,而中医外科尽显优势。他介绍说,中医外科的疗效在唐山大地震中已被验证,对于此次震伤感染性伤口的处理,正是在唐山大地震时利用的中医“去腐生肌法”。采用中医中药进行伤口治疗,不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能够在短时间救治大量伤员,彰显了中医外科在治疗震伤感染性伤口中“简、便、廉、验”的特点。他在灾区辗转数地,不分昼夜地连续奋战了十天,及时处理了多名外伤感染伤口不愈合的病人。经中药治疗后,伤口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腐臭气味迅速消失,愈合时间较其他办法缩短近三分之一,保全了肢体,受得了当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好评,为此,他获得了全国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称号。
创新发展中医特色学科
张朝晖担任着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他的带领下,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院疮疡病学科在2009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成为医院具有明显中医特色的专科。中医外科疮疡疗效可靠,推广却非常困难,他认为建立中医外科疮疡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进行理、法、方、药的科学研究,为更多患者解决痛苦。
近十年来,他结合临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创立了化腐再生法治疗糖尿病足,在病因病机上提出“因腐致瘀”,在内治法上提出“扶正祛腐”,在外治法上提出“给腐出路,祛腐勿尽,化腐再生”,采用酶类制剂靶向性化除坏死肌腱筋膜和中药油膏制剂刺激肉芽生长,共同促进伴有肌腱坏死糖尿病足的早期愈合;利用“给邪出路”理论,创立了抽吸结合中药外用技术治疗难愈性伤口,将深部创面内部液化之腐物尽可能引出体外,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加快了创面愈合过程。
为此,他还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天津市卫生局课题2项,其中2011年开展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获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应用新技术空白项目,2012年开展的“糜蛋白酶对糖足伤口靶向性祛腐性祛腐临床研究”及“化腐再生法治疗糖尿病足机制与临床研究”均获天津市科技成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