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甘肃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示范基地 > 甘肃 > 产业动态 > 正文
  • 甘肃年投5000万发展中药材产业

  • 来源:中药材市场 作者: 时间:2009-08-18 14:44:00
  • 核心提示:  “甘肃省每年将投入5000万元发展中药材产业,力争使中药材产值提高50%,带动主产区农民增收30%。”8月16日,以“绿色·道地·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当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甘肃

      “甘肃省每年将投入5000万元发展中药材产业,力争使中药材产值提高50%,带动主产区农民增收30%。”8月16日,以“绿色·道地·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当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甘肃省副省长石军在论坛上介绍了全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目标。

      据了解,此次高端论坛由甘肃省定西市政府、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中药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参会的专家就中药材种植关键技术、质量规范、标准化种植、提升药材市场开发能力等进行了专题报告和研讨。

      截至2008年底,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万亩,出口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三,产值超过26亿元,居全国前列。其中,定西市已成为西北最大、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基地,种植面积达110多万亩,该市所辖的岷县、渭源县、陇西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

      作为此次论坛的唯一承办方,甘肃省岷县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当归种植面积10万亩,中药材年纯收入达到5亿多元,已成为壮大地方特色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

      石军表示,围绕“把甘肃省建设成为生物制药和中药材现代化加工基地”的战略目标 ,甘肃今年已出台相关办法加快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举办本次论坛就是希望广大科研院所和专家教授继续在中药材产业开发、项目建设、科技攻关等方面出谋划策,牵线搭桥;进一步加强院地、院企合作,努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对于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认为,岷县不使用化肥种植的当归、黄芪等中药材,其优良的品质已得到广泛认可。要进一步提升中药材的品质,一方面要不断开发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利用,达到GMP认证;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植物引优培养,即用现代化技术,把优良品种的植物细胞库存下来,由其提供优良的种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