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所采取的一种制药技术,是我国中药的传统制药技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经过炮制得到的中药饮片,既可以给病人直接配方使用,又可以作为中药制剂生产厂家的原料药进行大生产,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疗效。古时就有“炒炭存性”、“凡药制造,贵在适中”等初步评价炮制品质量的记载,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应当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与体系对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进行控制。2001年2月25日通过的《药品管理法》明确提出:中药炮制饮片逐步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同时,“十五”重大项目也设立了50种中药饮片炮制研究课题;2005年版《中国药典》已收载“十五”科技攻关中的一些重要成果,如荆芥炭、荆芥穗炭的质量标准。以上均说明加强中药炮制饮片质量研究的必要性。本文就近年来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一、外观性状
外观性状是质量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是最直观的一项,它可以直接反映炮制品质量的优劣,但是目前大多数炮制品缺乏准确的外观性状的描述。高立霞等…对炒茺蔚子、大黄炭等炮制品性状进行了描述:大黄炭表面焦黑色,质轻而脆,有焦香气,味微苦;炒茺蔚子表面微鼓起,色泽加深;蜜炙黄芪表面深黄色,质较脆,略带黏性,有蜜香气,味甜;蜜炙甘草表面老黄色,微有黏性,略有光泽,气焦香,味甜。这些炮制品的性状描述均是其质量标准中缺少或描述不详的,为炮制品质量标准的建立或完善提供了依据。
阿胶具有滋阴润燥,补血、止血的作用,其性阴柔黏腻,有滞邪之弊。为缓其性,扩大其作用范围,临床常用蛤粉炒之,不仅可使其补而不腻,还增加了长于清肺的功效。但目前《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对其质量控制描述不够具体。孟少成f2]结合多年经验,提出其性状为“阿胶珠圆球形,大小均匀,表面灰白色,质酥,内无包心,相间不粘连,且无枯焦”。
二、质量标准研究
白矾主要成份为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0],白矾煅去结晶水后的炮制品称为枯矾。张忠春等通过试验发现,枯矾不溶于水,如采用白矾的质量控制方法,鉴别试验现象不明显,含量测定结果误差较大。因此,该课题组改进方法,先把枯矾加适量稀盐酸加热溶解后,再进行上述试验,并将含量测定中的指示剂改为二甲酚橙指示液,结果鉴别试验现象明显,结果准确。另外,为了控制枯矾的质量,该课题组还建议在标准中加入含水量的测定。
马钱子为常用毒剧中药,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同时二者也是其中主要的毒性成分。蒋以号等以正己烷一二氯甲烷一甲醇一浓氨溶液为流动相,采用NP-HPLC法对马钱子及其不同炮制品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各炮制品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较生品均有所降低,而且经过方法学验证,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精确、简便、重现性好,可以为该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生川乌与生草乌为毒剧中药,须经炮制,将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转化为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乌头次碱或醇胺类乌头原碱。为有效控制乌头类药材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并确保其安全用药,《中国药典》设立了乌头类药材及其相关制剂的乌头碱限量检查项。但《中国药典》中规定乌头碱限量检查方法采用碱性氧化铝软板,不易保存,展开结果斑点严重拖尾,分离度与重现性差,不利于限量分析检查。王晓晖等对乌头碱限量检查的TLC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硅胶薄层层析法,以环己烷一乙酸乙酯一二乙胺(5:2:1)为展开系统,采用稀碘化铋钾试液显色,结果分离度好,薄层斑点清晰,检测灵敏度高,改进了《中国药典》方法中的某些缺点,为今后《中国药典》修订乌头碱限量检查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制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 rum Thunb.干燥块根的炮制品,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等功效,二苯乙烯苷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降低胆固醇和保肝作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何首乌项下规定了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含量不得低于1.0%,而对于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没有规定含量限度。通过几年大量试验研究的验证,在
《中国药典》2005年版『7]已增加了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HPLC法含量测定,并规定不得低于0.70%。从而为制何首乌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石膏为较常用的矿物药。《本草纲目》中曾载:“石膏有软硬两种,……,有红白两色,红者不可服”。其红棕色矿物杂质中含砷盐较高,造成有些商品中的砷盐含量较多。《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石膏中含砷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但对于煅石膏中含砷量并未做检查要求。张利民『8J采用DDC-Ag法对煅石膏中含砷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均未检出毒性物质砷。经过研究发现,这是因为As203具升华性,其升华点为137~C,按照《中国药典》,煅石膏在炮制时要煅至红透,其温度非常高,且持续时间长,这样杂质砷绝大部分挥发出去。因此,通过试验与理论的共同验证,建议应当增加煅石膏中砷的含量检查,以保证该炮制品的用药安全。
三、指纹图谱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中药材。生三七有止血祛瘀、消肿活血、镇痛之效,而熟三七则有补气补血、强身健体之功。目前三七的质量控制方法多是按照《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三七项下的质量标准进行,主要是测定其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 Rgl及Rb1的含量;覃洁萍等在实验中发现,三七经炮制后各种皂苷类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其中人参皂苷Rgl及Rb1的含量与三七皂苷R。含量相比,其比值却有不同程度提高;最佳工艺三七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与三七生品的HPLC指纹图谱对比也存在较明显差异,产生了一些新的成分。因此,单纯通过测定炮制品中主要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并不能全面控制其质量。为更有效地控制蒸制熟三七炮制品的质量,以便规范其炮制工艺,该课题组应用RP-HPLC方法,标示出蒸制熟三七炮制品(最佳工艺炮制品)13个共有峰,以人参皂苷Rg。为参照峰,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结合主要皂苷类成分含量则定的质量控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中药厚朴具有抗菌、消炎、抗胃溃疡、抗氧化的作用,另外临床上还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等症。但是厚朴生用有棘人喉舌的副作用,而姜炙后可减少对咽喉的刺激,并提高宽中和胃的功效。冯慧萍等应用HPLC-DAD-MS方法,以湖南厚朴为分析对象,进行了提取和分析条件的优化,以厚朴酚为参照峰,建立了生品、炮制品的色谱指纹图谱和炮制辅料姜汁的色谱图,并对它们进行研究与比较,找出了厚朴的23个共有峰,还确定了姜汁在炮制品指纹图谱中的成分——姜酚,通过分析各样品共有峰的特点及异同,为控制厚朴生品与炮制品的质量提供了色谱方法。
黄连为常用中药,主含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如小檗碱、巴马丁、黄连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木蓝碱等,其炮制品主要有生黄连、酒制黄连、吴茱萸制黄连、醋制黄连、盐制黄连、胆汁制黄连等。廖庆文等发现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非共有峰;并通过样品聚类将黄连不同炮制品分为2类,即盐制、醋制、胆制黄连聚成一类,姜制、酒制、吴茱萸制黄连聚成另一类。中药炮制理论认为,姜、酒、吴茱萸同属辛温热之品,可抑制黄连的苦寒之性,而胆汁、醋、盐则可增加或增强黄连的寒凉、收敛、下行等药性,聚类结果与药性相关联。最后对黄连不同炮制品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黄连不同炮制品的鉴别及黄连加工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1.中药的炮制往往需要采用各种辅料,而辅料的用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炮制品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
中药炮制常用的辅料有20种左右,一般分为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如酒、醋、盐、姜汁、蜜、白矾、麸皮、豆腐、羊脂油、蛤粉、滑石粉、石灰、伏龙肝、米、黑豆、甘草、吴茱萸等。目前,中药炮制辅料存在的问题为:①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基本上是采用食品、饮品及调味剂的标准;②没有专门的中药辅料加工单位及生产厂家;③《中国药典》对中药炮制辅料也没有更细的要求和规定;④全国各地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过程中所用辅料也各不相同。这也就造成目前炮制辅料质量参差不齐,从而给炮制品的质量与疗效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应尽快建立中药炮制常用辅料规格标准。酒、醋、盐、姜汁、蜜为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应当先以它们为突破口,进行系统研究,制定类似于药品的质量标准,内容主要包括:名称、来源、制法、性状、鉴别、检查f重金属、砷盐、农药残留、微生物及有害物质
1、主要成分的含量限度、用法用量、规格、贮藏和有效期等;建立炮制辅料批准文号制度,如同新药研究一样,各生产厂家提交相关的申报资料,只有获得 SFDA批准的厂家才能生产和销售相应的辅料;如同化学药品辅料一样,经过验证,将这些辅料的标准收载于国家药典中,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才可保证中药饮片的炮制质量,从而有效提高中医临床用药的效果。
2.中药炮制品质量控制的研究不能完全照搬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更不能单纯以某种成分的高低来评价中药炮制品质量的好坏
制定饮片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应与其功效相一致。许多药材的生品与炮制品功效不同,也就说明它们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不同。但是目前许多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所控制的成分往往与生品相同,这样的标准很不合理。如鲜地黄和生地黄“甘,苦,寒”,而用黄酒炮制后的熟地黄“甘,微温”。鲜地黄和生地黄偏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而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显然,如果采用鲜地黄和生地黄的含量测定指标对熟地黄进行质量控制,就显得很不合适。同样,相同生品采用不同辅料、不同炮制方法所得不同炮制品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不同,如果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也不合理,需要深入研究以确定最佳质量控制方法。对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应采用专属性强、能反映疗效的有效成分。
3.中药材、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已经走查了主药炮制品质量标准的前面,指纹图谱技术在上述三者的质量控制上正在得到逐步推广
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应当充分借鉴中药材、中成药、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经验,尽快提升自己的质量控制水平。随着指纹图谱技术的不断完善,在控制中药炮制品质量上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如在炭药的制备过程中,讲究“炒炭存性”,这也是对于炭药的一个传统的、同时又难于掌握的质量控制指标。所谓“炒炭”主要是发挥止血的作用,而“存性”主要是保留炒炭前药材的固有性质。因此,在炭药的质量研究中,不能只关注某些止血成分在炮制前后的变化上,而且还应当通过对生品与炭品的指纹图谱的对比,通过二者之间相似度的计算,以科学的依据确立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存性”的要求,确保炭药的质量。
4.已经结束的“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中药炮制方面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中药炮制饮片的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上,羞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荆芥炭、荆芥穗炭的质量标准已被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并单列为一个品种,说明这一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还应看到,被收载的炮制品在所有中药炮制品中所占比例还是非常小的,大量的炮制品还只是列在原药材的【炮制】项下,只有简单的工艺、性状描述,尚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方法与指标,说明多数炮制品的质量研究仍然停留在较落后的层面上。因此,以中药学为中心,借鉴其
他学科发展的成果,采用新方法、使用新仪器、运用新观念评价炮制品质量,建立能广泛接受的、科学、合理、先进的质量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