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炮制新法 > 正文
  • 青皮饮片炮制研究概述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trus ret/cu/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自落的幼果,习称“个青皮”;未成熟的果实,纵剖成4瓣至基部,习称“四花青皮”。功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腹胀痛、疝气、乳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trus ret/cu/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自落的幼果,习称“个青皮”;未成熟的果实,纵剖成4瓣至基部,习称“四花青皮”。功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腹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等症。临床应用一般需经净制、切制或醋制后入药。炮制目的在于有利调剂、制剂和煎出,缓和其辛烈之性,增强疏肝理气,消积化滞作用。现代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含升压有效成分左旋辛弗林乙酸盐,还含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10多种氨基酸以及柚柑、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调整肠胃功能、去痰平喘、利胆等药理作用。本研究查阅历代青皮中医药文献及现代研究报道,这对进一步深入开展青皮的实验研究,准确把握研究起点和最终目标,保证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减少研究的盲目性,提供有意借鉴。 L 历代炮制演变 1.1 净制法唐代始载有“去白”;宋代有“汤去瓤”,“漉去瓤”;清代有“去肉”;近代以来有“除去杂质”等净制方法的记述。 1.2切制法宋代始载有“细切”,“白马尿浸三日令软透切”,“汤浸三日,各三换后苦味去尽,然后去瓤切作指面大方片子”,“刿大块”;元代有“捣细用”;明代有“锉碎用”,“切片”;近代以来有“切厚片或丝或块”等切制方法记述。 1.3 炮炙法唐代始载有“炒”;宋代有“炒黄”,“略炒”,“慢火炒令变紫黑色”,“石沙”,“麸炒”,“醋制”;明代有“醋炒”,“醋洗”,“烧灰”,“炒黑”,“盐制”,“水蛭炒”等;清代有“炒黄色烟尽为度,置土上以碗覆之,少时取出研末”,“法制”,“蒸制”,“酒炒”,“蜜水炒”;近代以来有“炒制”,“炒炭”,“醋制”,“麸炒”等炮制方法记述。 1.4 炮制作用 明代有“消积定痛醋炒”,“疏肝气积滞用醋炒”;清代有“醋炒治胁痛,炒黑人血分”,“用醋炒者缓之敛之,制其愫悍之性,引药人肝也”,“炒煎用醋水为良”;近代以来有“生品性烈,辛散力强,以破气消滞为胜;醋制后可缓和辛烈之性,增强疏肝止痛,消积化滞作用;醋青皮炭则有减低燥性,理肠缓痛功效”等炮制作用记载…。 2 古今临床应用 2.1 生青皮用于食积气之胃腕胀痛,常与山楂、麦芽、神曲等消食导滞药同用,如“青皮丸”。同其他药配伍应用的,如“宽隔丸”、“枳壳青皮饮”、“平气散”等。 2.2 醋青皮用于肝郁气之胸胁乳房胀痛,寒疝疼痛,每与醋柴胡、乌药、陈皮等同用,如“青阳汤”;与柴胡、香附等配伍,治乳房胀痛,如“怒气胁痛方”;常与首乌,盐小茴香组方,治疝气疼痛,如“天台乌药散”;现代也与橘核、川楝子等同用,治小肠疝气,睾丸疼痛等症,如“疝气内消丸”等。 2.3 炒青皮用于食积滞的小儿和体弱患者,与香附、炙甘草、大枣同使,治脾胃不和,饮食停滞,腹胁胀痛等症,如“双枣汤”等。 3 青皮炮制研究 据报道,采用挥发油测定方法,并与阿贝折射仪下测定挥发油的折光率,对青皮及其炮制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炮制方法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青皮中挥发油的含量。麸炒青皮的挥发油降低了12.17%,缓和了其破气作用,并产生了焦香气,增强了消积化滞的功效。醋炙青皮不但可缓和其辛烈之性,消除发汗作用,还可引药入肝,增强疏肝止痛、消积化滞的作用。炒青皮炭不但挥发油含量降低了36.52%,亦可能引起内部发生质变,并增加了涩味,故临床上取其止血之功。 据冯敬群等报道,对青皮、醋青皮的挥发油含量、物理常数、化学组份及油室微观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果,挥发油的含量青皮为0.089 9%,醋青皮为0.070 3%;折光率青皮为1.483 2,醋青皮为14823,比重青皮为0.916,醋青皮为0.893;比旋度青皮为一48.0349,醋青皮为一38.0739;薄层色谱显示,醋青皮没有新斑点出现,亦无斑点消失,只是同一Rf值上的斑点大小、颜色深浅略有不同;显微观察可见青皮油室内有少量油细胞皱缩,破裂外,尚有完整细胞3—5层,而醋青皮油室内多数为皱缩破裂的油细胞,排列整齐的油细胞已不多见。由此说明,青皮醋炙后挥发油含量和物理常数发生了变化,且与炮制过程中加醋、加热炒制有密切关系,并证明青皮醋炙后挥发油成分未发生变化,只是各成分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这与中医临床应用醋青皮,以缓和辛燥之性、消除发汗作用、免伤正气、增强疏肝止痛、消积化滞作用是一致的,从而证实传统炮制醋青皮是合理的。 据陈康等报道,对青皮不同炮制中黄酮类成分的薄层色谱比较,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各炮制品的总黄酮和橙皮苷的含量。其结果,青皮、醋青皮及拌米醋烘青皮的薄层色谱行为一致,说明青皮炮制前后,其黄酮类成分基本相同;总黄酮和橙皮苷的含量,以生品含量最高,分别为24.60%,8.13%;传统醋炙品的含量,分别是21.52%,7.56%,减少率分别为12.52%,7.01%。不同烘制品中总黄酮和橙皮苷的含量则随烘制温度的升高,烘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说明高温和长时间加热炮制,对青皮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影响,且比橙皮苷的影响大,可见二者的耐热程度的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烘制品中的5号样品与传统醋炙品的外观特征最为相似,橙皮苷含量相等,而总黄酮含量略高于传统醋炙品。因此可以认为烘制温度为175℃,加热时间为10 min,收得率为92.60%,可作为醋炙青皮炮制工艺改革的条件。 据报道,以橙皮苷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青皮及其炮制品、部分地区市售样品的橙皮苷的含量。测试结果表明,成都、黄岩产青皮醋炙后,其橙皮苷含量分下降14.28%,10.75%。无论醋炙与否,贮存中橙皮苷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参见表所示(饮片和40目粉)。 研究结果说明,醋酸对橙皮苷结构没有明显影响,醋青皮中橙皮苷含量降低原因不是醋酸的直接作用;橙皮苷的含量与青皮及其炮制品的贮存时间和贮存状态有关,贮存时间延长,橙皮苷含量随之降低,炮制品比生品严重,粉状比片状的橙皮苷含量损失大。报道认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皮及其炮制品中的橙皮苷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4小结 4.1 自古以来,中医临床应用青皮一般需经净制、切制或炮制后入药用,其炮制方法有除杂、去白、去瓤,切、挫、捣,炒、面炒、麸炒、醋制、盐制、烧灰、炒炭等13种方法。现行《中国药典》收载有青皮和醋青皮2种饮片规格的炮制方法。现今个别省市仍沿用清炒或麸炒法,其他炮制方法已无承袭。 4.2 青皮的炮制目的的主要在于使饮片纯净,便于调剂、制剂和煎出药效;经制熟后可缓和其辛烈之性,并增强疏肝、理气、止痛、消积、化滞、和中作用,以及增加涩性,具有止血作用。古今临床应用,生熟有别,生青皮破气消积力强,易伤正气,适于体实证实的患者,多用于饮食积滞,积痞块等症;醋青皮则用于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疼痛等症;麸青皮具有化积和中作用,常用于食积停滞等症;麸炒青皮消积而不伤正,故适用于饮食停滞而又脾胃偏虚及身体虚弱的患者。 4.3 现代炮制研究大多以挥发油、总黄酮及橙皮苷为指标成分,采用挥发油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层析及薄层扫描法进行测试分析。有报道认为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薄层扫描法测定黄酮苷为较理想的检测方法。认为挥发油含量及其各组分量和质的变化,才是缓和青皮辛烈之性,发挥理气作用的有效成分。 4.4 药理学研究结果、青皮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均证实了青皮具有调理肠胃功能,祛痰平喘作用,利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即升高血压、抗休克、心动过速的药理作用和临床治疗效果,且疗效持久,无副作用,并建议推广应用。 总之,古今青皮的炮制方法、炮制目的、作用和要求,临床应用效果等都是比较明确的,有的内容已被现代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证实。但青皮的炮制方法尚未完全统一,炮制原理,药效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有炮制工艺也不规范,缺少现代饮片质量标准,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使青皮炮制规范化,饮片质量标准化,实现青皮准入、产业化和现代化。 摘自《中国中药杂志》文/闵行铨,孟淑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