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品牌经营 > 正文
  • 用心打造金字招牌——北京制药业联手打造地方名片

  •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胡芳 时间:2007-11-21 08:31:35
  • 核心提示: 11月20日,“2007年北京医药企业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北京”这个地方品牌和制药行业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联系在一起了。今年的4月19日,当来自北京的22家医药企业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不分大小、无论类别,统一以“
     11月20日,“2007年北京医药企业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北京”
    这个地方品牌和制药行业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联系在一起了。今年的4月19日,当
    来自北京的22家医药企业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不分大小、无论类别,统一以
    “北京品牌,用北京药放心”的形象出现在第57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大连)时,
    医药行业轰动了。某国有大型企业的营销老总感慨说:“像这样的活动,我们省
    估计组织不起来——还是‘北京’两个字有分量,给人的感觉就是好。”
      的确,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世人心目中,“北京”这两个字在产
    品中就意味着规范、有品质和可信赖。当它与某个行业中的众多企业紧密相连时,
    无疑是给行业添彩,为企业加分。
      但是,对于企业共同打造区域品牌,也有一些业内人士有不同看法。一位企
    业老总表示,即使是同一集团内部,也存在着各个企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品牌
    整合较为困难,更何况是这些相互独立、毫无关联的企业?究竟该如何打造“北
    京品牌”,真正实现“用北京药放心”?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协会和企业三方
    选择用论坛的形式,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两部门共推品牌战略
      其实,站在政府部门的角度,系统打造北京生物制药品牌,提倡“用北京药
    放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多年来,北京市工业促进局一直致力于北京工业的
    品牌建设。在该局副局长常青看来,创建一流品牌不仅是企业增加核心竞争力的
    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北京是全国生物工程和医药产品研发、检定、评审、监管和临床应用的中心,
    医药工业和商业发展都较为先进,先后诞生了同仁堂、双鹤制药、紫竹药业、华
    素制药(原四环医药)等这些国内知名企业。尤其是“十五”以来,北京市政府
    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四个重点产业之一,北
    京生物医药产业也一直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
      “但是,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在医药行业
    整体面临信誉危机的情况下,如何让那些规范经营的医药企业避免池鱼之灾;其
    二是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市场竞争还停留在
    拼价格的低层面。一个行业的成长是不能靠低水平竞争实现的,那么北京的生物
    医药行业到底朝哪个方向发展呢?”常青的想法并非杞人忧天。当“齐二药”事
    件发生后,黑龙江省医药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牵连。当地一位药企老总告诉记者,
    在那段时间,很多代理商都不敢接手黑龙江药企的产品。
      “我认为,大力开展品牌建设,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有效途径。”常青表示。
    在她看来,只有引导和扶持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将产品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的高
    度,才能帮助守法企业免受无妄之冤,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医药行业形象,
    壮大北京经济的整体实力。
      “在北京医药行业大力推行品牌战略,也是我们药监局强化监督的一部分。”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丛骆骆坦言。“医药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药品监
    督也越来越严格。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促进企业自我约束,使其树立诚信意
    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企业更加注重药品质量,时刻把药品安全放在第
    一位,有利于药监工作,更有利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显然,工促局和药监局的想法不谋而合。随着08奥运的临近,两局联合推行
    的品牌战略还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众所周知,奥运会是一次全球盛会。奥运会
    在北京的召开,一方面要求首都医药行业能够提供高品质的药品,另一方面也为
    首都医药行业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北京医药企业完全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走
    出国门,迈向世界,但前提是必须有叫得响的品牌。
      ▲多种措施扶持北京品牌
      将不同的医药企业聚集起来,共同打造同一个地域品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品牌的打造需要企业长久不懈的努力;地域品牌所需要的不是某一个企业的努力,
    而是众多企业的合力。那么,如何让企业形成这种合力呢?
      为了从制度上保证品牌战略的实施,工促局牵头制定了《加强北京工业品牌
    建设的措施》
      (以下简称《措施》)。按照《措施》的规定,对于新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
    驰名商标的企业,政府将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拨款,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创名
    牌的积极性。同时,还加大了对品牌企业的宣传力度,与报纸、电视台、电台等
    媒体合作,提高品牌企业的知名度,帮助企业进行品牌推广。
      “北京品牌”的活动也得到北京医药行业协会的大力协助。2006年12月1日,
    为了推进北京医药品牌建设,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受市工促局和药监局的委托,带
    领旗下10家北京药企,在深圳全国药品交易会期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对外承
    诺,将从八个方面构建并提升北京医药的整体品牌价值。
      今年4月19日,来自北京的22家医药企业集体亮相大连药交会,以统一标志
    共同承诺“用北京药放心”,成为药交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当天下午,22家北
    京医药企业在全国20多家媒体的见证下,共同在《“用北京药放心”承诺书》上
    签字,更是引起轰动,受到业内好评。
      常青表示,之所以选择全国药交会,主要是考虑到全国药交会是国内医药领
    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和规格最高的行业盛会,国内大多数医药生产企业、药
    品经销商、医疗机构和业内人士共同参与,是一个展示和宣传“北京品牌”的绝
    好机会。在大连药交会上,相关部门实打实地安排了集中展示、媒体宣传、新闻
    发布、新品推介等内容。
      “公开承诺‘用北京药放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承诺,更是一种约束。这
    要求企业在生产销售中的每个环节,不仅要考虑到企业利益、行业利益,还要考
    虑到地域形象。只有企业实实在在参与其中,使‘北京品牌’、‘用北京药放心’
    得到社会的认可,才可以形成集群效应,使不同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形成互补和延
    伸,给北京的医药企业带来大量现实和长期的利益。”常青说。
      也正因为此,尽管北京医药企业有几百家之多,但亮相于大连药交会上的北
    京医药企业只有22家——参展的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北京名优生物医药企业。
      为了提高企业经理人的素质,今年8月~10月,工促局联合北京大学光华管
    理学院,开展北京工业品牌企业经理人培训,共有16家医药企业的老总参加了培
    训班。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北京品牌”活动的推广深入,
    一些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不仅市场认知度大为提高,同时还直接带动了产品在
    全国市场的销售,积极参与到“北京品牌”建设中来的企业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企业积极参与品牌建设
      8月28日,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华素制药”。当天,
    该企业在位于北京房山区的良乡生产基地举行了企业新LO鄄GO(标识)揭幕仪式。
      四环医药为什么要更名?华素制药总经理裴莉表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目前市场上以“四环”命名的制药企业太多,良莠不齐,严重威胁到了四环医药
    的品牌形象和未来战略,企业只有更名以撇清与其他“四环”的关系。
      “当前的医药市场,产品日趋同质化,一种产品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同时生
    产销售,还不断面临新的竞争对手,如跨国企业的挑战。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没
    有清晰而唯一的品牌形象,企业也好,产品也好,都很难在市场上立足和发展。”
    裴莉表示,华素制药希望借企业更名之机,快速实现品牌突破。
      常青经常这样说,“北京药”的品牌能否发展壮大,归根到底要看能否形成
    一大批优势的医药企业品牌和医药产品品牌。北京医药企业是北京医药品牌的根
    本支撑。事实上,北京已经有一批医药企业将品牌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
    华素制药并不是一个特例。
      国药领军企业北京同仁堂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
    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
    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2006年,北京同仁堂被
    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紫竹药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一直坚持以竞争力为依托、以品牌力为
    旗帜、以领导力为保障,以生殖健康产业品为核心迅速发展壮大,赢得国内国际
    市场的认同和好评。
      裴莉表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打造品牌方式。大企业塑造品牌,可以凭借
    雄厚的财力物力,通过广告投入、大规模的公益和赞助活动等循序渐进地进行品
    牌塑造,通过建立品牌优势来刺激和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冲动;而作为发展中的中
    小企业在品牌塑造上势必面临市场的销售压力和企业自身资金实力的限制。在这
    种情况下,要做品牌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品牌的发展根基,然后从细节
    做起,一步一步推动品牌成长、壮大。但是,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品牌
    培育都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政府引导、协会推动、企业努力之下,
    在“北京品牌”、“用北京药放心”旗帜下,已经聚集了一批北京名优医药企业。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支队伍将会越来越壮大,北京医药企业必将从北京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