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品牌经营 > 正文
  • “药材好药才好”一个庄严的承诺

  •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丁山;陈文 时间:2007-11-16 10:02:49
  • 核心提示: 历朝历代,中药都讲究“地道”。所谓“地道药材”,是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地道药材”这个说法,并不是哪个权威部门的认定,也不是哪位先贤的定论,而是中医中
        历朝历代,中药都讲究“地道”。所谓“地道药材”,是指传统中药材中具
    有特定的种质、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地道药材”
    这个说法,并不是哪个权威部门的认定,也不是哪位先贤的定论,而是中医中药
    在自身发展的漫漫长路中,历经数代人的总结、提炼逐渐形成的。它是我国人民
    千百年来防病、治病总结出的结晶,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货真、质优的质量标准。
    至今仍在中医药界叫得很响的,诸如“四大怀药”、“浙八味”等等这些对地道
    药材的称谓,仍然是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疗效确切的代名词。“地道药材”在
    中药领域的独特地位,是靠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的治疗效果确立的。现代的
    实验研究也证明,不同的药材原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及积累活性药物成分所要求的
    生态质量是不同的,只有在某一特定的生态质量环境下,才有可能生产出药性和
    药效适宜的中药材。任何物种只能生存在适合的环境下,一旦物种形成的地理、
    气候、水质、土壤、生物链等发生了变化,其品质就会产生变异。自然环境给予
    物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提到“地道药材”这个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起来的概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河
    南宛西制药集团公司的广告词:“药材好,药才好。”这六个字,向世人宣示的,
    不仅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道理,更深的含义,却是宛西制药向社会的一个承诺:
    他们生产的中成药,用料讲究“地道”!
      光讲“地道”是不够的,产地还是那个产地,种子还是那个种子,多年来,
    “地道药材”品质下降的事例也不鲜见。因种种原因,我国中药材种质不清,种
    植、加工技术不规范,重金属、农药残留量超标,中药材质量问题可追溯性不强,
    质量责任不明确,药材质量低劣,抽检不合格率居高不下,野生资源破坏严重等
    等问题给中成药生产,给中医遣方用药带来极大的困扰。药材种植不讲究科学,
    不讲究规范,不管你产自多么“地道”的产区,也必然影响到中药产品的质量和
    疗效,这样的现状,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推出一个人来,他就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河南宛西
    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孙耀志。他对中药行业在不规范的发展中萎靡不振的现象,
    对药材质量影响治疗效果的现象,有着深深的担忧。他要正本清源。经过深思熟
    虑,他提出,“宛西制药的第一车间不是生产车间,而是药材基地。”从此,孙
    耀志走上了保障药源品质的“不归路”。
      宛西制药所在的西峡地区,背靠八百里伏牛山,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本
    草纲目》记载的1500多种中草药,西峡就有1328种,山茱萸更是全国闻名的“地
    道药材”,产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既然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孙耀志自然
    选择了从抓山茱萸种植做起。
      从1998年起,在伏牛山区,宛西制药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创建山茱萸基地,
    与河南省西峡县20万户药农签订了合作协议,在西峡县五个乡镇建立了20万亩山
    茱萸生产基地、8个工作站和2个示范基地,并建成了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良种园。
    同时建立了两个基地化验室、一个中心化验室和一个组织培养室,并配备有关设
    备,以便于对山茱萸的生产及时进行现场管理。另外,还制定了《山茱萸生产标
    准操作规程(SOP)》,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检验程
    序,对选种、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并
    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进行自查。同时加强环境监测、物种鉴定、植物检疫、药
    农培训、内控标准制订等工作。宛西制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
    过基地工作站,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药农进行种植、施肥、修剪等,并定期给
    药农上课,尤其注重有效控制药材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保证药材质量。与此同
    时,宛西制药还实施订单模式,与当地农民签订30年不变的收购合同,解决卖药
    难问题,免除药农的后顾之忧,并发放“农户种植药材产量登记卡”,统一管理。
      对建立药材基地,孙耀志有他的深谋远虑。基地建设是一项持久的工程,必
    须可持续发展,不能急功近利。珍贵药材资源是宛药人的珍宝,也是农民致富的
    宝库,如果单纯依靠经济利益吸引农民,不加引导,很可能导致药农为了短期利
    益而盲目地靠山吃山,毁灭性地开发药材资源。为此,辅导农民科学种植地道药
    材成为了药源基地的重要职能之一。平时,他们在基地派驻大量农业技术人员,
    深入产区农户,常年辅导农民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种植和采摘加工;在药材成熟季
    节,派专职人员上门集中采购,减少中间环节,保证药材品质。对于不按标准操
    作的农户,在收购时一旦检验出有害物质超标,不仅当年药材不予收购,还将在
    未来的三年内停止向该农户收购药材。几年运作下来,不仅保证了中药产品的安
    全、有效、稳定、可靠,而且给基地农民带来了直接收益上亿元。
      正当宛西制药的药材基地初具规模时,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
    促进中药现代化,国家开始推行中药GAP认证。
      2002年6月1日,由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简称中药GAP)正式实行,中药材首次要求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生产,
    从而从源头上保证中药的质量。《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对中药材全过程
    进行规范化质量管理的新概念,以“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国际化标准为
    终端标准,严格规定了中药种植、采收、包装、运输等环节的质量要求。对农药
    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对不同中药材的种植规模、生长期做出
    了严格限制,还规定中药材产地应符合国家生态标准,如“药材的灌溉水应符合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等。中药GAP认证的目的在于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
    手段,保护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实现中药材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2003年期间,国家对宛西制药的西峡山茱萸药材基地等首批八家企业
    进行了中药材GAP试认证。
      2003年11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开始受理中药材生产企业的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认证申请。11月30日,山茱萸药材基地
    率先通过全国首批GAP认证。国家GAP认证检查验收组的专家对“宛药”山茱萸基
    地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人员配备合理,并按规范进行了培训;检验仪器、生产设
    备与生产品种、规模相适应;建立了生产和质量管理文件系统;药材产地生态环
    境符合规定;种源较为稳定,栽培管理措施科学合理;采收、初加工、包装、运
    输与贮藏符合相应要求,这是全国惟一的山茱萸药材基地。
      2003年3月,西峡县山茱萸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山茱萸原产
    地域保护产品”。
      近10年来,宛西制药不仅牢固地建立了伏牛山区的山茱萸基地,还在河南焦
    作的武陟县、温县建立了山药、地黄基地,在河南信阳建立了茯苓基地,在福建
    建瓯、安徽铜陵、湖北罗田建立了泽泻和丹皮基地。50万农户与宛西制药在地道
    药材的种植上获得了双赢。目前,一个保障宛西制药用料地道、优质的,以河南
    为中心,辐射全国的药材种植格局业已形成,为“药材好,药才好”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同时,与宛西制药签约的药农们也为自己奔小康吃了定心丸,这些农户
    年收入在几千元至20多万元不等。自2004年山茱萸药材基地首批获得GAP证书后,
    地黄、山药两大基地又获得GAP证书,茯苓、泽泻基地也通过了国家GAP认证。六
    大药材生产基地的建立,既使宛西制药成为国内地黄系列产品通过GAP认证最多
    的企业,也从源头上保证了该企业中成药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按照宛西制药的“产值与基地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
    企业产值达到30亿元时,将可以带动200万农民脱贫致富。
      提供优质药品,保障用药安全是孙耀志的本分。扶助农民脱贫致富,为国家
    分忧,是孙耀志的心愿。“药材好,药才好”是宛西制药对社会的承诺。“让老
    百姓放心、让老中医放心、让老祖宗放心”则是以孙耀志为首的宛药人为自己诚
    信制药制定的铁律。中药要振兴,中药要走向世界,孙耀志,宛药人,中药界,
    任重道远。
    图1:为河南宛西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耀志
      ■走进宛西制药
      ▲张仲景创立的辨证论治思想是中医药文化活的灵魂,仲景学说是中华文明
    的重要组成部分,仲景经方同样是祖国医学的资源宝库。做为医圣故里的中药企
    业,宛西制药认为,继承和弘扬张仲景中医药文化是宛西制药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年来,宛西制药在仲景文化建设、仲景学术思想研究和经方的开发上,在宣传
    仲景文化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努力提高仲景文化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宛
    西制药的南阳总部,仲景之光文化浮雕墙、医圣山、仲景百草园、仲景文化广场、
    医圣祠等可观可感的资源形式,已经吸引了众多的业内人士和消费者走进来了解
    和感受仲景文化。“仲景”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扎下了根。2005年,“仲景”
    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仲景牌浓缩六味地黄丸
    获人民日报市场报等机构评选出的“中国市场六味地黄消费者第一品牌”称号;
    2007年6月,“仲景”以27.24亿元入围中国品牌500强。这不仅是对宛西制药知
    名度、美誉度的肯定,更是对其长期以来致力于继承弘扬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举措
    的充分肯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