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100个人对山东人的印象,有99个人会说——实在。是的,实在是山东人秉性中最大的特质,也是齐鲁文化里最醇厚的本质:山东人喝酒实在,说话实在,交往实在,办事实在,山东人办企业、搞经营,同样实实在在。
在中国6000多家医药企业中,有一家坐落在鲁中重镇淄博市的医药企业——新华制药。诞生于1943年胶东抗日烽火之中,为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新华制药,是业内响当当的老字号国有企业。新华人实在,继承了老一人的光荣传统,承载了战争年代保家卫国的精神;新华产品实在,质量标准过硬,各项指标领先;新华发展实在,不事张扬,不图虚名,一步一个脚印,认准了就往前冲。
新华人的实在,突出表现在过硬的产品质量上,新华人几十年常抓不懈、一以贯之的是——
高标准,高保证
“取法乎上,得乎之中。”新华人深谙此理。1980年代初,新华建设咖啡因项目,在专家指导下,他们在产品的精制、成品工序首次引入“净化生产”的概念,并成为后来我国GMP的雏形。1992年新华制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投资建设了新片剂车间,被誉为“实施GMP的样板”。近几年来,他们投资近6亿元,对所有车间、生产现场进行了GMP改造,使在产的29个化学原料药、所有的片剂、针剂、输液、胶囊、膏剂等剂型全部通过 GMP认证。1986年国家开展药品质量监督抽查以来,备级药监机构共抽查了新华制药3130个批次的药品,抽检合格率达100%。
高标准还体现在与国际接轨上。为确保产品质量,新华制药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公司、车间、班组三级质量监督网络及公司、车间二级质量检验机构。新华是国内最早进行FDA检查、COS认证的企业之一。1999年7月23日,新华制药的茶碱产品即获得了EDQM颁发的COS证书,2000年5月24日通过FDA检查,目前新华制药已有ASP、茶碱、L-350、氢可等11个产品通过FDA检查或获得COS证书,其销售额占了新华产品的80%以上。’新华制药的咖啡因、安乃近、布洛芬等产品,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世界知名医药公司有着各种经济与贸易合作。新华产品全部获得出口免检,原料药出口比例达到总产量的60咧以上,新华人用实实在在的质量,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同样的药,为什么新华的质量就好?”这是几年前一位主管部门的领导视察新华时询问新华董事长贺端湜的原话。贺端浞回答说:因为新华人牢固树立了——
“两个生命”的质量观
质量文化是新华制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一句话描述其精髓就是“两个生命”的质量观一“药品质量关系人的生命,产品质量关系企业的生命。”
“两个生命”的质量观早在1987年就由时任厂长的贺端提出来了,其本意在于要求全体职工把质量视为公司生存发展的“生命”,确保产品、、工作质罩,持续追求产品的高品质。在此基础上,新华在1989年提出了“走质量战略,合理配置产品结构,完善质量体系,建设高效质量文化”的质量发展战略,并逐步树立了新华制药在医药界的良好质量形象。
新华的质量文化,有着丰富深刻的细节表述。在新华,笔者看到了职工人手一册的小册子,上面写着新华职工自创、自勉、自励的“质量格言”:“好药是造出来的“、“每个人都与好药有关”还有一位青年工写诗直抒胸臆:“认得生命靠心脏,企业的生命靠质量。治病救命靠药品,药品质量靠全厂。“简单朴素的话语,说的却是企业质量的真谛。
在公司自g质检分析部门质检处,记者看到了一道特殊的“数学公式”——
“108—1=0”
“108-1=0'’,这是新华制药质检人员自发地提出的自我约束理念,它的意思是:在全公司108位质检人员里,如果有一个人出了工作失误,108名质检人员的所有成绩全部归零;如果某一个产品的某一项指标出现错误,针对该产品的努力全部归零——新华人形象地称之为“质量归零定律”。这看起来似乎有一些苛刻,但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产品,再怎么强调质量也不为过。
这种质量至上的精神,是新华人历经60年时间形成的精神内核,它的聚变为新华制药的发展带来了无穷的能量。1999年,新华人创新性地推出“全过程质量倒逼管理法”,即市场、客户要求的质量就是最高的质量标准,以此倒推,岗岗人人有指标,上下工序互为客户,构成一个全过程、逆向的质量监督链和全员质量责任体系,使质量与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新华人对质量的追求可谓执着。从他们十几年来逐步升级的质量目标,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从“两百一零”到“四百一零”
早在1984年,当时的公司质监处即提出了“双百一零”的质监目标: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100%、厂内质量抽查合格率达100%、质量事故为零——在当时,这是很高的质量标准了。
1990年,新华人进一步提出了“三百一零”的质监目标: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100%、厂内质量抽查合格率达100%、市场监督性抽查合格率达100%、质量事故为零。这一目标,激发了新华人对质量的执着追求,也激起了他们抓好质量的强大动力。
4年之后的1994年,新华人又一次突破自我,提出了“四百一零”的质量目标: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100%、公司内部质量抽查合格率100%、市场监督性抽查合格率100%、用户投诉处理满意率100%、质量事故为零。
从“两百一零”到“三百一零”,再到“四百、一零”,新华人为产品质量而付出的努力永无止境,而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
创原料药世界品牌
新华人懂得,一个企业仅有质量显然不行,新华的未来在于以崇高的质量文化为基础,不断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努力实现“新华牌,中国原料药的世界品牌”这一目标。
鼠药中毒特效药——乙酰胺是新华独家生产的品种,由于平时使用者极少,商业部门和医院一般都不备存,然而到用的时候,往往是十万火急、生命垂危的时候。每当此时,新华人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尽陕把药送到,从不加运送成本,很多时候还是无偿捐助。1995年8月,甘肃白银地区发生了一起重大恶性食物中毒事件,近300人因氟中毒而生命垂危,甘肃省卫生厅电话告急,新华制药立即火速救援,第二天就把乙酰胺送达1500公里外的现场。今年7月22日,湖北孝感发生毒鼠强集体中毒事件,当天中午新华制药就把救命药通过绿色通道发了过去。类似这样的事情,每年都要发生十几次,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赞歌一次次在新华制药唱响。
新华人实在,市场经济也回馈了新华人的实在: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重点培植的国际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接踵而来。如今,新华牌正在向原料药国际知名品牌迈进。
总裁访谈
笔者:听说基层一线的职工喜欢称呼您为“质量老板”,这是为什么呢?
贺端湜(笑笑):可能是因为我对质量的要求比较苛刻、在质量方面抓得相对比较多吧。我在担任公司领导职务之前,在基层岗位干了十几年。主要负责质量工作,对质量以及质量管理有切身体会。一个品牌要壮大,归根到底还是靠质量。
笔者:您是怎么看质量以及质量工作的呢?
贺端湜:关于质量以及质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相信每一个医药从业者都有所认识。在新华制药,我们特别强调“两个生命”的质量观,就是基于药品质量以及药品生产的特殊性,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这句话并没有过时。当前,我们还必须站在建设节约型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质量以及质量工作的重要性。质量抓得好,不出或者少出质量问题,其实就是最大的节约;质量与企业效益也紧密相关,良好的质量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笔者:在新华,听说你推掉了很多委员会、工作组的任职,惟独担任了质量工作组组长的职务?
贺端湜;质量是新华的立企之本。在我们新华,质量是全员工程、系统工程,是要举
全公司之力抓好的。我们实行的是质量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在严峻的市场和“苛刻”的顾客面前,任何对质量的疏忽都是极大的失误。作为董事长,我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编辑说话
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义字当头,你有我有全都有……一部《水浒传》,将山东人的性格渲染得淋漓尽致。历经千.百年,梁山好汉们的“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业已演变为经贸活动中的“诚信”,并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后人发扬光大。
新华制药,一个在抗战中诞生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医药企业,以自身“实在”的作派,诠释了新时期的企业信义。无论是在产品标准问题上“取法乎上,得乎之中”,还是“药品质量关系人的生命,产品质量关系企业的生命”的质量观,无论是“108-1=0”这个看起来有些荒谬、实则饱含质量思辩力的等式,还是新华人不断给自己提升质量控制目标的举动,无不昭示着他们对产品质量的顶礼膜拜。该公司董事长贺端浞推掉了所有“委员会”、“工作组”之类的任职,却惟独担任了“质量工作组”组长的职务,他说: “质量抓得好,不出或者少出质量问题,其实就是最大的节约;质量与企业效益也紧密相关,良好的质量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新华人对质量的认识很“实在”。
新华制药的“实在”其实有一个顺应时代的内核,那就是和谐与正气。这种内核已经融化到企业文化之中,并成为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形象的动力。我们要纠正一种片面的现.最,市场经济并不是一种无序的天马行空,市场经济更需要和谐和正义。而在市场经济的博弈中,像新华制药这样的“实在”,其实是不会吃亏的。
摘自《医药经济报》文/逢增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