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发改会、科技部等部委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官员、专家、学者在大会上纷纷表示,发展生物技术,引领生物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在中国正在成为各界共识。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在18日举行的生物产业高层论坛上表示,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发展生物经济已经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生物技术引领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
今年5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说:「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都纷纷出台生物产业的政策、规划或研究课题,为生物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氛围。」
同时,各省市也纷纷采取建立园区、引进人才、增加投入等一系列措施,加速生物产业的发展。相关科研成果座谈和论坛也纷纷召开。
在为期两天的第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国家部委、省市领导,16位院士以及200余名生物领域的专家就中国生物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生物化工和材料以及非粮生物能源等话题展开研讨。
中国发展生物产业的潜力被认为是巨大的。2008年中国生物(相关)产业实现产值8600多亿元,较2007年增长25.5%,全国有生物技术企业5000余家。很多城市具备发展生物产业的资源和优势。
第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主办地吉林省长春市便有著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科研资源。吉林省省长韩长赋说:「长白山是世界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可利用动植物药用资源达1850多种;100余家与生物技术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能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迅速。」
在中国环渤海的京津冀地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类似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还有很多。业内人士预计,作为生物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医药工业将在中国达到年1万亿元的产值。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说:「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侵蚀不断深入,但由于医药产品的刚性需求特性以及新医改政策带来市场扩容的机遇,医药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预计2009年全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万亿元,增长20%。」
第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签约项目也显示出中国生物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总投资超过245亿元人民币的23个项目18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进行了集体签约,项目涉及吉林、湖北、山东等7个省市的30余家单位。
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副局长张英慧表示,近年来国开行支持了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和国家生物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今后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生物产业发展。
来自国家开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该行在生物产业方面的贷款承诺额近80亿元人民币,本次生物产业大会上又签订了总计100亿元的合作协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院士在贺信中表示,当前由金融危机导致的危机还在继续,中国生物产业正面临著难得的发展机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