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并重是实现医改目标的战略决策
曹洪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医改的指导思想是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中国中医科学院不仅要学习好贯彻好医改方案,更重要的是认真思考、积极实践,领会医改的精神实质,在思想和行动上和中央保持一致。
一、深刻领会医改重大意义,中西医并重,是实现医改目标的战略决策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民众健康,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积极性和医疗卫生公益性的医改根本宗旨。
2.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
3.医改方案体现了我国国情与保障民众健康事业的有机结合,并有利于在服务民众的医药卫生事业中,实现医药卫生(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信自强、提高能力、抢抓机遇,是中医药服务民众健康的有效途径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医改方案的实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主动学习,深刻领会,和中央保持一致。
2.坚定信心、把握机遇,致力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3.领会精神、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把学习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主动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入调研、大胆实践,全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深化“岐黄”、“仲景”、“时珍”三大工程,让科研为医改形成有力支撑;加强中医临床基地建设,要高标准建设示范性基地;推进中医优势病种研究与中医药适宜技术创新推广,推荐一批颈椎病、肛肠病、针灸技术等项目。
在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机制中发挥引领作用
刘保延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充分理解本次医改提出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的要求,努力发挥我院国家队的引领示范作用,抢抓机遇,积极参与、精心组织,在中医药科技工作中建议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中发挥引领作用。尤其要进一步完善我院附属医院的研究所体制和机制建设,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和调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科研信息共享技术体系与符合中医从临床实际出发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体系,力争在重大疑难病研究中有新的突破;我院要举全院科技之力,投入到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之中,努力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建立和完善科技评估体系,努力完成好目前的临床研究项目。充分调动我院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成果意识,营造求真务实、扎扎实实潜心研究的科学氛围;围绕“三大工程”努力完成好已启动的科研项目,力争有新的突破。要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近百种优势疾病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疑难疾病、重大疾病等中医药诊治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整合资源,力争新的进展。
3.要在“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研究进一步优化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加大药品使用中中医药的比例,降低医疗费用。
加强科技创新 保证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黄璐琦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发布,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这是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举措。随着全民医保的推行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会迅速增加,作为全国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我们必须担当起责任,加强科技创新,在中药的新药创制、技术提高、资源保护、理论创新方面作出我们的努力。
第一、加强中药新药的创制。在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方面,寻找临床有效的经验方,或有较好研究基础的实验方,开发中药新药,如加强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肿瘤康复、老年病、康复治疗等方面的新药研发。
第二、发挥中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一方面开发民间验方,另一方面对临床安全有效的老药品种进行评价和二次开发,提高其工艺水平和质量标准,充分发挥其作用,保障医保的广覆盖性和用药安全性。
第三、借鉴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中药的标准创新和工艺创新研究,提升中药产品的总体质量,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第四、加强对中药资源保护的研究,为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要加强道地药材研究,中药资源普查,珍稀濒危药材的保护研究等,确保中药资源的持续利用。
要继续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国内外优秀的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整合资源,创新思路,构建科技资源的共享体系,共建新药创制平台。
公立中医院要积极主动参与医改
范吉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这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自成立领导小组到文件形成历时2年10个月,应该说这次改革是我国五千年的第一次,覆盖之广、投入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所谓覆盖之广,包括了全中国近90%的民众;所谓投入之大,3年新增8000多亿元财政支出;所谓影响之深,是指中国在未来的50-100年之内,都会在这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发生巨变。
当然,这次医改的政策还有一些重视不够的方面,比如上海、北京和甘肃等地的情况差别很大,不宜使用统一标准;应更多地鼓励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他们的参与和医改成功与否密切相关。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医院要积极参与改革,落实相关政策,调整医院的收入结构,增设医疗服务项目,进入良性的经济结构轨道。
保持医院公益性 充分发挥中医院作用
王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我院的具体工作思路是——保持医院公益性,充分发挥中医院作用。按照《意见》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中医医院质量体系和管理目标,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将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针对《意见》提出的“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的要求,我院将进一步梳理、优化重点专科(专病)项目的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做好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批、第三批中医优势病种研究工作,推进示范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充分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