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建设中,中医药或将告别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此前出现的一些三甲医院取消中药房、中医科室西医化等现象将得到根本扭转。
日前,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规定综合医院中医科须是一级临床科室,中医床位数不低于总床位数的5%。三级医院中医门诊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不少于2个。三级医院的中医科主任应是中医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从事中医临床10年以上。对医院中药房,则从部门设置、人员、房屋、设备等方面均做了明确要求。
相对于西医药,中医药的优势和价值在新形势下日益被人们认知。中医药学不仅符合未来医学的发展模式,还是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还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优势领域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充分发挥上述优势,实现中医药的价值,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是前提和基础。但现实状况让人忧虑,中医医疗服务资源总量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小,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一度出现萎缩或西化趋势。拿占全国医院总数近七成的综合医院来说,迄今不仅仍有超三成的综合医院未设中医临床科室,而且中医科的床位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如北京个别大型综合医院甚至取消了中药房。
上述规范的发布实施,意味着今后综合医院建设中,中医药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软皮球”,而是必须办好的“硬杠杠”,对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及至中医药事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综合医院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在各地医疗服务体系中都占据着主体和主导地位,一旦他们重视中医、办好中医了,再连同3000余所中医医院,意味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高端层面的基本确立。
这种确立将在包括低端社区和农村在内的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产生示范效应,有助于形成中西医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也将使构建中国新医学和卫生新模式、中医药文化传播、中药产业发展、中医药创新资源开掘有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美好前景已现,但关键看落实。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以上规定将纳入医院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其执行情况将有反馈意见。人们有理由确信,一个日益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正渐行渐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