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高校就业形势呈现滑坡,很多中医药院校也为学生就业发愁,然而,当记者致电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宋利华时,他微笑作答:“就业率仍在90%以上!”透出的自信好似春风扑面而来。
25日有消息称,山东省对连续3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将暂停或撤销,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则表示,今年要进一步扩大生源规模。招生计划在网站挂出不到7天,点击数已超过了4000人次。花果山的新校区内,土建工程刚刚开工。
虽然这只是一所面向江苏省内的中医高职学校,但“船小好调头”,务实、灵活、人性化是其特色和优势,在众多中医药中等学校纷纷被大学合并的当下,该校一枝独秀,愈做愈强,和几十家医院企业的合作关系使该校就业率多年在95%以上,受到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一致信任和好评。
探索就业新渠道
学校前身是连云港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58年,1988年更名为江苏省连云港中药学校,2004年升格为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
近年来,学校创新的“工学交替”合作办学模式广受好评,学生毕业后100%在合作单位单位就业。比如该校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医院合作开办的东方医院班,前2年在校学习基础课,第3、4学年在合作医院半工半读,第5年顶岗实习,课程与就业岗位紧密结合,如德育课调整为医院文化、职业生涯规划;语文课调整为护理文书、护理病历的书写;体育课调整为医院特色运动;信息技术增加了医院电子档案等。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符合行业和社会要求,受到江苏省教育厅、省中医药局的一致好评。
学校还根据需求积极创建特色专业,开办“制药设备与工艺”、“中药材栽培”、“药物分析技术”等培训班,创办“公共营养师”、“育婴师”、“保健按摩师”等培训班。相继与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学院联合开设了护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药剂等专业成人专科、本科班。
针对目前城区医院人员日趋饱和的情况,学校还及时转变策略,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民营企业就业,积极拓展民营医疗机构、连锁药店、制药企业等就业渠道。
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服务
“亲爱的毕业生,你们好……”每年3月份,学校学生处会给没有签约的毕业生发信,告诉这些20左右的年轻人,“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有信心的人不一定都能赢,但没信心的人则肯定会输”,告诉他们“不要只把目光紧盯着本地就业,也要关注‘长三角’地区”,告诉他们“择业要果断”。
学校多年来坚持以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报纸为载体,宣传就业形势、政策和技巧,宣传毕业生成才典型,使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更加符合个人和社会实际。
近年来,一些中医药高等院校刚刚开展在校招聘会,而连云港中医高职已经连续多年,每年都举办10多场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吸引几十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使毕业生足不出校便和招聘单位近距离交流,有的还现场签约。
就业后的服务和反馈同样必不可少。学生就业后,校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通过走访或电话回访,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为教学改革提供建议。
办校思路决定学生出路
宋利华校长说,多年来学校一直把提高就业率当作“生命线”,发动全校教职员工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就业工作,出实招,办实事,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发展思路上,他提出中医高职专业建设要实现三个融合:
专业与职业融合。确立“双证书”教育目标,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学生必备能力的评价要素。去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7%,其中拥有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的“双证书”率达到100%,在可考证的工种中获得高级工证书的达到98%以上。去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高职护理毕业生通过率为96%。
专业与产业融合。中药专业附设有中药饮片厂、中医药研究所,对这些可以生产经营的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与生产经营。
专业与创业融合。积极开展学生创业工作,该校开发的“元之源”养生系列产品,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从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营销的创业体验过程。同时中药专业学生自已组织模拟公司,开发中药标本工艺品,在校内销售,实现专业与创业的融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