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中医医疗机构的病床及卫生人员数量仅占全国医疗总资源的9%左右,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下降。以业务收入数字为例,中西医发展差距可见一斑。中医强省江苏的中医年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占全国的1/10,而江苏省医疗市场每年产生的业务收入已超过500亿元,相当于全国中医的业务总收入。
中部的山西省中医发展更加滞后,全省中医院多兴建于上世纪80年代,设备普遍陈旧。全省104家县级中医院医疗设备总值仅l亿元,不足山西省人民医院一家的设备总值。目前山西多数市、县级中医院财政拨款仍按照2001年职工工资标准的40%-60%划拨。由于中医行业自身“价廉”、难以营利的特点,多数中医院工作人员月工资都得不到保障。如临汾市洪洞县中医院工作人员已发展到224人,但财政拨款仍按1999年92人编制的工资标准下拨;昔阳县中医院的财政拨款数额20年未变。两年前,因为长期工资得不到保障,太原市阳曲县中医院14名骨干集体离开医院,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彻底断档。
在江苏盐城、淮安等地的基层卫生机构中,不少已经没有中医科,即便保留,也是一人身兼中医、针灸、康复、中药房数职。导致中医院萎缩的关键因素是“不赚钱”。多位受访中医院负责人表示,中医科除非能为医院带来更多收入,否则必然不被重视。
为“吃饭”。为“我所用”引进西医医疗设备和技术
调研发现,面对中医萎缩的现状,近年来,一些中医院纷纷引进先进设备和西医人才开展各类手术项目。这既是中医院维持生存发展的主观要求,也是患者就医的客观需求。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设备开展多么复杂的手术,只要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提供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行医模式,仍不失中医本色。
引进西医项目是“吃饭”需要
太原市中医院曾经是一家比较“纯粹”的中医院,几乎没有开展生化检查和手术项目,纯粹的中医治疗就意味着亏本,医院不开展手术难以维持生存。原来担任一家综合性医院院长的焦国梅上任后,大力提倡中西结合治疗,引进先进仪器开展手术项目,医院才得以“起死回生”。目前,太原市中医院在山西中医界颇有影响。
近几年,江苏省中医院也大力引进西医人才和大型设备,并从其他医院陆续引进心脏外科、整形美容等。院长刘沈林说,中医提供的服务多但利润低,纯中医科室生存相当艰难。“比如中医针灸治疗,一个主任医师的挂号费是10元,治疗费每次30元,甚至不及街头按摩的收费,导致相关医生不再看重自己的技术,病人也轻视这项技术,很多中医院的针灸科基本上消亡了。”中医有一种传统的锁骨复位手法,收费只需几十元,效果非常好。如果走西医途径,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费用约需要3000~5000元。勉强支撑多年后,太原市中医院骨科医生走的走,转行的转行,这项技术开展不下去。迫于生存需要,医院目前正在进行骨科病房改造,很快将引进手术项目。
现代化诊疗手段可为“中”所用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中医院还是西医院,在医疗服务提供的内容、方式、手段上应更多地体现为综合性,中医不能再依靠传统的“一个枕头、三个指头”望、闻、问、切,而应该将高新医疗设备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
中医并非没有市场。江苏省中医院目门诊人次近1万,其中绝大多数正是冲着中医特色而来。医院专设的“名医堂”,汇集了数十名全国名老中医,吸引了大量周边省市的患者,甚至出现“炒号”现象。这些老专家,基本上不采取西医的各种检查,为患者节省了大量费用。但是,这些老专家并不排斥西医,对一些疑难杂症,他们同样要参照各种检查,
因此引进西医人才和手术科室,是解决病患就医需求的客观要求。中医借助先进的诊疗技术,并非“中医西化”,而是为我所用。
业内人士认为,中医院引进西医人才和项目是客观需要,但应把握“度”:中医师应占医护人员的绝对主体:中医药应占医疗服务手段和方法的绝对主体;管理体系应符合中医发展规律;核心竞争力是中医技术和中医服务。
耐清贫,不求近利
人才培养需学历和师承教育相结合
目前,中医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是:采取中西医结合模式培养人才,中医学得不系统,西医学得也不扎实。重理论轻实践,中医的传统精神容易淡化。业内人士认为,中医人才培养必须采取学历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历教育打好基础后。经过长时间的师承教育。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对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中医专业毕业生进行入院后的再培养,至关重要。江苏省中医院对新入院的医生要求经过3年“跟师”后,才可以上门诊;经过5年的实践达到主治医师后,还要经过1年的“跟名师”过程,由名老专家通过实践传承。江苏省中医院刘沈林院长强调:“真正的中医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否则很难成气候。而中医院为此也要舍得投入而不能急功近利。”
刘沈林介绍,江苏省中医院参加各种学历后教育的医生多达上百人。这些医生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医院每年为此隐性投入就有几百万元。但欣慰的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江苏省中医院已经逐步建立起一个中医人才的传承梯队。
全国名中医的挂号费在江苏目前为每次50元,在上海已经提高到200元。为鼓励更多的人才学中医、爱中医、钻研中医,中医院院长们建议适当提高名中医的挂号费等,以更有利于体现名中医的价值,也能对年轻中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为了传承全国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启动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目前已经开展3批。实践证明,前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从第三批开始明确7相关的扶持政策,如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对学徒的学历认可等。江苏省中医药局综合处处长朱岷认为,“师带徒”是中医人才培养的特色,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层次高、覆盖面窄,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示范效益,应鼓励各种层次的“师带徒”,形成人才梯队,才能培养更多适合基层的中医人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