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发展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诸多中医药学术流派,如中医伤科八大家,中医妇科四大流派,以及内科、儿科、针灸、推拿等各种学术流派。从中医学发展史可以看出,学术流派是中医理论产生、发展的动力,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瑰宝。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医学教育模式及医疗体制发生巨大变革。中医规范化教育模式使传统的9币承方式日渐式微,中医学术流派出现严重断层和脱节.甚至逐渐消失。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学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对上海中医药流派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各流派的传统诊疗技术进行整理、挖掘并发扬。
流派纷呈急需整理继承
“海派中医”是清末民国初年,形成于上海的医学文化现象。以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名医群体为代表,学术上中西医学交融并举,容纳全国中医贤才,学术兼容,形成了上海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具有“开放、兼容、吸纳、变化”的鲜明特征的医学文化。“海派中医”在近代中国医学史上,曾一度引领全国中医学术的发展,学术观点的百家争鸣,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动力,促进了海派中医学术的发展。在此期间中医伤科、中医妇科形成了石氏伤科、魏氏伤科、施氏伤科、陆氏伤科、闵氏伤科、殷氏伤科、佟氏伤科为代表的上海中医伤科八大家,陈氏妇科、沈氏妇科、何氏妇科、朱氏妇科中医妇科四大流派,以及中医内科十一流派——丁氏、陆氐张氏、严氏、祝氏、程氏、何氏、裘氏、钱氏、蔡氏内科;中医儿科四大流派——寒凉派、温阳派、运脾派、调肺派儿科:针灸六大流派——陆瘦燕、扬永璇、华延龄、汤颂延、严君自、针刺麻醉等。
此外,在推拿领域,有一指禅推拿学术流派、丁氏滚法推拿学术流派、内功推拿学术流派等。
如上这些流派,不仅闻名沪上,而且蜚声全国。各大流派的独特传授方法,使其学术思想与诊疗技术一脉相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医学术流派。
目前,健在的流派传人,大多年事已高。对于这些具有丰富学术经验和独到技术专长的名家,如何开展有计划的继承工作.使其学术思想、诊疗特色、技术专长得到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继承,已迫在眉睫。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