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在改善民生、服务百姓、参与医改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扶持中医”的呼声在各地此起彼伏。从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官员表态等可以看到,各地正逐步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具体计划和政策。
价格应体现中医劳务价值
浙江省人大代表戴慧华提出,“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影响了中医药作用的更好发挥。”一直以来,中医诊疗耗时长、知识密度高、劳动强度大,然而服务总费用较低廉。目前的3966项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中,主要是仪器设备检查费和医疗耗材费,而中医收费项目仅有99项,同一学科中医服务费用大大低于西医服务费用。这种价格政策对中医院的生存发展十分不利。
戴慧华建议物价部门适当提高针灸、推拿、按摩、手法复位等中医传统项目的收费标准,适当增加中药饮片调剂费、中医辨证施治费等收费项目,提高国家级和省级名中医的挂号费、诊疗费,合理体现中医人才的劳务价值。
浙江省政协常委方剑桥,对中医药事业在新一轮医改中得到复兴充满期待。他认为,实行“逐步取消药品加价”的医改新政策以后,要从财政上保证医生尤其是中医师的劳务价值。因为中医诊疗过程费时,按摩、针灸的费用十分低廉,而西医还有其他仪器检查方面的附加收入。
刚召开首都中医药发展大会不久的北京市,在此方面率先迈出实践性的一步。北京市中医局局长赵静在“两会”政务咨询会上表示,北京将根据新修订的国家医疗收费目录,在中医诊疗时收“辨证论治费”,并将此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针灸的收费计划将从目前的4元/次提高到10元/次。
医保政策应鼓励使用中医药
“医保应考虑提高中医药的报销比例”,方剑桥认为引导慢性病患者或亚健康人群选择便宜、便捷的中医药,这不仅能减少个人开销,政府支出也可能减少。
“把有批准文号的中药纳入医保范围,方便患者用上便宜无害的中药,是对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河北省政协委员钮金木、冯瑞华等七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加快中药产业发展,必须要加快中药纳入医保的步伐。
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副巡视员张大发在“两会”期间,接受委员政务咨询时表示,中医药纳入医保报销的具体细则将在今年一季度内出台,具体报销将自《细则》发布之后开始。现在由参保者自费的每服3元的门诊煎药费,今年将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中药颗粒以后也将在报销范围之内。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吴心芳在讨论发言中呼吁,新医改中应该给予中医公平待遇,利用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破解“看病贵”难题。她建议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推行“社区首诊”对百姓来说是件方便的好事,哈尔滨市政协委员万利民进一步建议,加大中医进社区的力度,充分运用中医传统治病方法,让百姓的就医观念逐渐从治病向防病转变。
健全管理体制 依法发展
上海市“两会”提出的《关于尽快制定〈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实施细则》的建议被市卫生局采纳,列入近期发展中医药事业工作规划。
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市委副主委朱邦贤在市政协专题会上建议,把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的提法,修改为“大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制定落实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计划”。
“一直以来,上海的中医药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目前全国24个省市都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上海现在就设置了中医药发展办公室,政府的投入、重视力度是不是不够呢?”朱邦贤的担忧,得到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的当场答复。
韩正说,“为了发展中医,我们和卫生部、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是不是在上海卫生局下设一个相当于副厅级的机构。委、办、局同等,我们选一个办,一开始名称叫‘中医药管理办公室’。中医不是管理的问题,是要发展,我们听了建议,就叫‘中医药发展办公室’。”“春节以后,中医药发展办公室新班子就亮相了,他们会提出一系列的促进上海中医发展的举措。”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