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白衣战士抗震救灾
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卫生部门迅速启动Ⅰ级卫生应急响应机制,在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紧急调派医疗队和药品血液等医疗物资支援灾区。抗震救灾期间,全国约10万名卫生人员参加抗震救灾医疗卫生防疫工作,战斗在第一线;累计救治受伤和患病人员约437万人次,开展手术近4万台次,累计住院伤员9万余人,向20个省(市、区)转送伤员一万余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卫生防疫和监督工作全面覆盖县、乡、村,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救治奶粉事件患儿29.6万人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应急响应,全力做好婴幼儿免费筛查诊断和患儿医疗救治工作。全国累计免费筛查2243万人,累计报告患儿近 29.6万人,其中接受住院约5.2万余人,经过精心救治,已有5.1万患儿痊愈出院。卫生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及时制定了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保障上市乳制品质量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高效应对突发公卫事件
在过去一年中,卫生部门迅速开展了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医疗卫生工作,确保灾区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治,未发生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控制了安徽阜阳等地区手足口病疫情,加强患儿救治工作,有效地降低了病死率。紧急开展了山东胶济线铁路特大交通事故的医疗救援工作,实现了住院伤员零死亡,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伤残。
参与制订医改方案
卫生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十五个部门,制定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各方面提出的具体意见建议超过20万条。目前,修改后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将于近期下发。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国务院决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中医药“六位一体”协调发展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更加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三名三进”工程不断推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得到加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进展顺利,“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深入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中医重点研究室建设稳步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首届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和中国中医药发展成就展成功举办。
新农合人口逾8.1亿 参合率达91.5%
新农合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人口超过8.1亿,参合率达到91.5%。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和农村卫生机构业务合作试点顺利推进。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98%的市辖区和93%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约2.2万个。
药品集中审评基本完成
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基本完成了药品集中审评、批准文号清查和注册现场核查工作,药品注册申报秩序进一步规范。实施了注射剂等高风险产品生产工艺和处方专项检查,对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和第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电子监管;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了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和刺五加注射液等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启动了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制修订工作,推进了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此外,公共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改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卫生人才、法制、科技、教育等基础得到夯实。卫生对外交流合作全方位开展。“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进展顺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