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强化药师的责任与地位,明确药师在配制、处方、分发和使用药品中的审核地位,指导患者使用,推进合理用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经济。
药物创新和标准提高
中国有句话是全世界都不敢说的,就是“优质优价”。品牌药的定价比非品牌药要高。但这背后也就是“劣质劣价”了,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医药行业的进入门槛太低。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中成药企业,药品生产所执行的还是20世纪50年代的标准。所以,提高标准是中国医药行业最迫切需要做的。
令人欣喜的是,最新的药品管理法规定,仿制药和原研药一样,都要做生物等效试验。这是我国药品标准的一大进步。
为此,要完善创新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国家
健康科学研究院;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业为目标,体制为突破;搭建大平台,形成大体系,提升医药科技与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大多项政策扶持,促进创新药物产业化;创建新药研发基金;加快知识产权向企业的转让和转化。
完善价格机制
政府定价是行业讨论较多的问题。政府定价到底要关注什么?我们说,政府最需要关注的是一些带有垄断性的、不可替代的、发病率极低的罕见病药物的价格。分析全球领域的新药市场分布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药品价格管理严格的国家,其新药研发的热情和潜能就低下。
要改革现有的药价形成机制和定点生产制度,其改革的根本点就是以行政权利为主向市场原则转化,大部分仿制药品在支付方与提供方的谈判中形成价格和确定生产企业。
因此,要改革价格管理体制;加大对价格垄断和其他价格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以价值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促进基本药物的生产和合理使用;鼓励创新药品的研究和生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于明德:正确认识危机,继续改革创新
生产环节的利润不是价格部门确定出来的,而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价格部门只能制定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限价,而实际交易价格要由招标采购确定;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目录不要排斥自主创新药品进入;金融危机的国家干预不能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由(包括定点、统一、定价、核定收支)。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医改征求意见稿出台,目前医改方案即将出台。认真研究此次征求意见稿后我们发现,意见稿虽有不足,但仍有不少亮点,集中表现在:全民医保、13亿人全覆盖;“四个分开”;鼓励多元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等等。
我认为,新医改政策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有限政府(政府与市场各行其是)、坚持政府购买服务;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
医药市场扩容基本已成定局。从目前情况看,医改将给制药企业带来很大利好,大大有利于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制剂走向欧、美、日的条件也已基本具备。此外,目前内外资本青睐药业形势良好,外包与转移生产也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