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对于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您也提到,一方面是农村青壮劳动力在外流,同时农村土地收益不断下降的情况底下,以前传统的依靠土地来保障或者家庭力量的保障越来越薄弱了,如果这个家庭的劳动力生病了,家庭就会一蹶不起,您认为我们今后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符合农村现实的医疗保障制度呢?
米红(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之前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96%、97%了,覆盖面已经很高了,只是目前保障的水平和层次还比较低,因为它是保大病。这个制度也是这几年刚刚建立的,制度在不断完善。从目前国家来说,整个医疗保险分三大块,一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二是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三是新农合。
(和讯财经原创)
米红:我们也在做相关的研究,你刚才讲的这点我非常赞同,如何消除城乡分割,不一体化的现实问题。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首先财政要投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下,然后我们进行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一体化发展战略和规划,先把这个规划做起来。我们现在制度很多是分割的,因为它和城乡二元制度是结合在一起的。
(和讯财经原创)
米红:对于未来发展城乡一体化,按照过去讲过的,本世纪中叶我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时候的城乡一体化的最佳目标模式是什么?我们先不要考虑有这样的城乡分割,不一体化的很多现实,对未来,我们先有一个理想目标,理想状态是什么东西进行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倒推的方式,逆向方针的方式,结合目前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
(和讯财经原创)
米红:第三步发展战略是2010年,群体覆盖以后,我们分东、中、西结合中央财政,因为中央财政肯定对东、中、西的财政补贴肯定要考虑到东、中、西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我们中央要考虑财政投入风险最小,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建立东、中、西一体化战略,这个战略要在2035年实现。然后在2049年之前,也就是建国100周年之前,实现整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
(和讯财经原创)
米红:随着我国人口双结构的演化过程,有可能会提前实现这个目标。因为慢慢地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了,绝大部分农村人口到城镇、城市生活了,他就可以加入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否认剩余劳动力到了城镇以后,可以加入到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中了。如果我们以动态的观点考察这个问题的话,非常有利于我国进行长期、动态优化的制度安排和制度仿真的研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