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媒体聚焦 > 正文
  • 解决百姓关心问题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访青岛市卫生局副局长周长政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于丽珊 时间:2007-04-27 20:10:24
  • 核心提示: 当前许多地方中医事业发展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工作平台不高、经费投入不足、优秀人才匮乏、相关政策不完善。青岛市通过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难题而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做法引起了各方关注。日前,记者就此
       当前许多地方中医事业发展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工作平台不高、经费投入不足、优秀人才匮乏、相关政策不完善。青岛市通过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难题而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做法引起了各方关注。日前,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青岛市卫生局副局长周长政。

      记者:近年来,青岛市重点抓了哪些中医工作?
      周长政: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以往制约我市中医事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主要是平台不高、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相关政策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重点一是通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向中医事业倾斜,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将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作为重点建设的四大医疗集团之一,其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省内知名的现代化中医医院”。为此,市政府决定启动旨在扩大中医药事业发展空间、建筑面积达6.5万平米的国医堂建设项目,总投资3.87亿元全部由政府买单,该项目已于2006年12月正式奠基,将为我市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更高的平台。
      重点二是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加大对中医事业的投入,自2004年起我市将中医专项资金由每年的5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并要求有关区、市政府也要加大对中医事业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将各区、市对中医事业的投入情况纳入对区、市的考核指标,对区、市立项的重点建设项目给予经费支持。据统计,近3年来各级政府与有关单位累计筹措3.7亿元用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基本建设,新增业务用房面积3.88万平米,新增或更新医疗设备价值8000余万元,使固定资产增长了1.4倍,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重点三是制定有利于中医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04年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近五年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各部门的相关职责,在中医组织机构建设、补偿机制、医保政策、扶持中药制剂等方面制定了一些可行的政策,如我市鼓励中药制剂批号在医疗机构间相互转让,将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适当提高了名中医专家诊疗费标准(15~3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全面推开后,我市落实了中医药的优惠补偿政策,将中药补偿比例提高10%以上,将针灸、推拿、拔罐等非药物疗法和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补偿比例提高20%以上,2006年有49万农民受益于中医药,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记者:青岛市是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
      周长政:针对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在国内率先实施了中医药特色病种(项目)控费,于2005年7月1日组织遴选了16个疗效可靠、治疗费用明显低于西医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控费病种(项目),设定了这些病种(项目)中医治疗的收费上限,在18个单位试行,并推行医疗机构间及门诊与病房间辅助检查的互相认可制度。试行6个月中,16个病种共服务病人16200人次,没有一例超标,没有一例纠纷,为病人节约费用近190万元,开展项目的科室工作量明显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础上,2006年我市全面启动了大众绿色医疗工程,制订了《青岛市大众绿色医疗工程实施方案》和《青岛市大众绿色医疗机构特色控费病种(项目)管理办法》,确定了102家大众绿色医疗定点机构和“中医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57个大众绿色医疗控费病种(项目),向社会公布了监督、咨询电话,不定期地进行督导、督察,落实有关措施,并通过有关媒体和网站进行了广泛宣传。一年中,累计服务病人4.4万人次,为患者节约费用1100余万元,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使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在群众中巩固了中医药行业的良好形象。

      记者: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青岛今后将如何实现中医药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周长政:近几年我市中医工作的总体构想是:围绕加强中医内涵建设、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这一工作中心,着重加强科教兴业和基层中医药工作,开展安民、惠民、健民行动,全力实施新一周期的名医、名药、名科、名院工程。同时,加大中医科教兴业力度,打造品牌学科,培养优秀中医人才。将制订并实施《青岛市中医事业四名工程第二周期实施方案(2007-2011)》,启动新一周期名医、名药、名科、名院建设。着重加强中医机构与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工作内涵建设,今年我们将启动《青岛市全行业中医质量监控与促进行动——安民行动》,按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南和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修订《青岛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监测考评标准》,充分发挥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质量监测考评控制中心在中医机构与综合、专科医院医疗质量监管中的作用,指导其不断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使用率。针对薄弱环节,重点加强中医医院急救能力建设和产科规范化建设,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中药的临床疗效。我市正在筹备建立青岛市国医图书馆和国医博物馆,建立三级实验室,创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交流合作基地,计划用四年完成重点中医医院和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建设好一流水平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龙头单位,推动中医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