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有吗?厕所在哪儿?垃圾倒在哪儿?”卫生防疫小组20日检查了四川省绵阳市的三个受灾群众安置点,每到一处,防疫人员便详细询问卫生防疫的设施和措施。
据了解,为了让受灾群众有一个“家”,绵阳市正在建设10个受灾群众安置点,用于安置现在聚居在体育馆等处的受灾群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起勇说,受灾群众居住太集中容易导致疾病传播,设置安置点是为了分流他们。
在安县黄土镇安置点,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蓝色帐篷已经搭起,有人在给帐篷的地面铺砖,有人在喷药水消毒周边环境,还有几个人正在挖建厕所。据了解,这一安置点建设好后,将能容纳2000人。
在安县永安镇安置点,记者看到了装着一排水龙头的金属水池。据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六林介绍,以后将把自来水引过来,供应受灾群众饮用。
在涪城区永兴镇双土地村安置点,搭建的是分了区的大帐篷,而且受灾群众不用躺在地铺上,在脚手架上搭块木板就是床。记者还看到,在每个大帐篷的两端,各有一个蓝色的大垃圾桶。刘起勇说:“床离地、垃圾管理好是这个安置点的突破,但因为大帐篷不能封闭,因此不利于防蚊虫,需要加强杀虫灭鼠。”
在这三个安置点内,都已建好医疗点和防疫点,并且都已开展消杀灭工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