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媒体聚焦 > 正文
  • 重视预防细节 保证灾后无大疫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8-05-23 09:08:25
  • 核心提示:  编者按: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量伤员与灾民被救出并临时安置。目前,灾区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已成人们关注重点之一。19日,新华网主持人就“震灾后通常会出现哪些疫情?如何防止灾区‘大疫’出现?”等问题,对中国病疾预防控制中心

      编者按: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量伤员与灾民被救出并临时安置。目前,灾区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已成人们关注重点之一。19日,新华网主持人就“震灾后通常会出现哪些疫情?如何防止灾区‘大疫’出现?”等问题,对中国病疾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蒋岩、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杨荣阁进行了访谈。本报特摘要刊发。

      主持人:灾害发生后最常见哪些疾病? 

      蒋岩:世界卫生组织把自然灾害之后发生的疾病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与水密切相关的疾病;第二类是与人群聚集有关的疾病,也就是大灾害发生后会在高密度聚集人群中传播而引起大量人员死亡的传染病;第三类是通过昆虫等媒介传播的疾病;第四类是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其他疾病;第五类是因为饮用水、食物等供给中断带来的疾病。 

      主持人:为什么灾害救援后要及时进行人群疏散?

      杨荣阁:由于灾害后会有大批人群聚居,这是传染性疾病暴发的一个有利条件。如果发生传染病的话,就有可能在这些人群中暴发。所以在灾害地区一定要避免大量人群聚居的现象。汶川地震后,早期是救援阶段,需要大量人员去救援;而一旦有大量伤病及灾民被救出后,就要尽量分散居住以及尽早进行人群分流,不要聚居在一个地方。这样有利于一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与隔离。 

      主持人:如何预防大灾之后出现大疫的情况? 

      蒋岩:预防传染病“扩散”,早期预警极为重要。这一机制从各级政府和各级预防机构来说,已经从很专业的角度做了;但从个人角度来说,需要身处灾区的每个人配合当地防疫部门去做这项工作,就是发现自己或亲属生病要有疾病通报的意识,尤其是对灾后发生的腹泻、发烧、咳嗽、巩膜变黄等疾病症状要及时报告,因为很多症状都是传染病的早期征兆。所以,人们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早报告防疫部门,这对疾病的预防控制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主持人:现在灾区条件艰苦,救援人员应该如何防病? 

      蒋岩: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洗手,所以救援人员一定要重视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因为很多疾病是通过手口传播的;还有,就是大家一定要喝干净的水。此外,如果地震灾区停电,可能就会使冰箱内储存的食物发生腐败,所以救援人员一定要注意,不能食用这些食物。如果是在缺水无法洗手的情况下,应用消毒纸巾擦手也是一个很好的防病办法。再有,为了保持手部的卫生,救援人员在处理一些污物时要戴手套。 

      主持人:地震后最可能出现的传染病有哪些? 

      蒋岩:根据我们目前看到的以及国外报道的情况,震灾后最多的是肠道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腹泻。这些肠道传染病包括痢疾、伤寒、水性腹泻。总之,它们最初的主要表现就是 “拉肚子”。这些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污染,所以如果水污染控制了应该就不会有大的疫情暴发。而灾区的人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杨荣阁:此外,还有甲型肝炎的传播也与水污染有关。另外,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猩红热等,还疟疾、鼠疫等都容易在灾害后传播。但是,只要我们的防疫工作做得好,这些疾病的流行都可以避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