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他乡,举目无亲,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特别是地震中身受重伤,承受的不仅仅是伤痛的折磨,还有心灵的巨大创伤,他们多么需要亲人的关爱,亲人的照料,亲人的温暖……
“我要日夜守候在他们的身旁”
2008年5月24日,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全体医护人员来说是紧张而忙碌的一天,也是备感光荣与神圣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他们将迎来四川震区的14名危重伤员。下午4点多,外科专家马香媛主任医师在伤病员来到之前匆匆赶来,拖着行李箱,准备日夜守护在伤员身边。大家被深深地感动了,要知道她已是66岁的老人,是双膝都带着假关节的病人,她每向前迈出一步都要忍受剧烈的疼痛。可是她坚定地走来了,来到了救治一线。同事们心疼地劝她要注意休息,而她只是点点头,依然拖着疼痛的双腿微笑着面对伤员。
“我们都是你的双腿”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爱心病房”里,住着一位87岁的刘宪清老人。地震发生时,她被倒塌的围墙砸伤,将其救出后已造成双腿粉碎性骨折。5月17日在当地进行了双腿截肢手术,但老人并不知道,第二天便被转送到了沈阳继续接受治疗。
来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后,院里派出了护理骨干梁建华护士对其进行特殊护理。不安的老人紧紧拽着梁建华的手,就是不肯松开。虽然老人的地方语音很重,但我们都听懂了两个字“不走”。梁建华不断地安慰老人,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劝说,老人才渐渐恢复了平静。
可是第二天,当老人发现自己的双腿没了时,情绪相当激动,强烈要求不再接受治疗,要回到四川去。这位87岁的老人已经完全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勇气。一夜未眠的梁建华看着老人绝望的神情,心里一阵阵揪心,他不忍心离开老人,又守在老人身边,不断地劝慰。在心贴心的交流下,老人平静下来,接受了治疗。
在接下来的检查中,查出老人左第六肋后段骨折、胸水、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并且截肢处的伤口感染、渗出,患者病情不容乐观。医院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治疗方案,给患者输入血浆、白蛋白。刘宪清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情绪也稳定了。当刘建华告诉老人,医护人员为她捐款买轮椅时,老人眼里充满了泪花。
让阳光女孩更快乐
一头秀丽的短发,圆圆的脸庞,一双透着聪明和智慧的眼睛,她总是给人以微笑,笑容里透着坚毅和乐观,她就是来自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二年级的幸存者——14岁女孩罗薇。
罗薇是幸运的,地震时她从一楼向外跑绊倒后,被落下的石板砸伤困在石缝中20个小时,她勇敢面对危难,保存体力,当解放军和她的爸爸发现她的时候,她握住爸爸的手说自己有信心。来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后,罗薇仍然很乐观,总是笑着对每个医务人员说:“谢谢你们”,不时扮个鬼脸,伸个舌头,比划个胜利的姿势,给周边的人带来很多快乐。而她由于被石板压住右小腿,造成挤压伤伴腓总神经不全损伤,右小腿肿胀明显,导致运动障碍。医院为她组织了专家会诊,制订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经过入院后40多个小时的治疗,罗薇右下肢肿胀已经消退了一半,这让大家非常高兴。医护人员时常与她聊天,减轻灾害给她带来的心理创伤。护士姜美娴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从家里拿来,让她查看网上新闻,了解家乡情况,并辅导她学习。大家都称她为“快乐天使,阳光女孩”。有一天,罗薇深情地对医护人员说:“我感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非常喜欢这里,我一定会让自己尽快康复,回到学习的课堂。”还在纸上写下了“感谢辽宁人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