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砒霜治疗白血病 功劳堪比青蒿素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0-28 09:39:25
  • 核心提示:前不久,我国首位提出运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专家张亭栋荣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北大前任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对他的评价如下:“张亭栋的科研成果已经达到与屠

    前不久,我国首位提出运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专家张亭栋荣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北大前任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对他的评价如下:“张亭栋的科研成果已经达到与屠呦呦一样角逐诺贝尔奖的级别。”他的研究成果与屠呦呦的青蒿素共同被誉为“中国上世纪最重要的两项来自中药的药物发现”。

    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渊源

    砒霜治白血病源于中医药方砒霜,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虽有剧毒,但也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可疗伤治病,事实上,西方曾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未获普遍承认和推广。

    上世纪70年代初,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药师韩太云从民间中医得知,用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可以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随后将其改制水针剂“癌灵”,通过肌肉注射,对某些肿瘤病例见效,曾在当地风行一时,但最后因毒性太大而放弃。

    但张亭栋没有放弃,他把这个方子带回医院,带领哈尔滨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的同事开始了长期研究。通过对“癌灵”组分的检测,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长时间的临床观察,来确定治疗用量,并对砒霜、轻粉、蟾酥三味药进行筛选。

    砒霜治疗白血病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

    90年代与上海血液病学研究所等单位进一步开展研究,确认三氧化二砷是药剂中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成分,最后发展成为全球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药物之一。

    砷剂治疗白血病已普遍运用 北大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王文生介绍,现在砷剂在白血病的临床治疗当中已经普遍运用,尤其是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白血病)患者效果最好。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本靠化疗为主,生存率只有30%-50%,死亡率能达到90%以上。”王文生说,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静脉注射的砷剂,也就是三氧化二砷来治白血病。当时砷剂治疗复发的M3型白血病,缓解率可以达到85%以上,后来砷剂变成一线治疗药物应用于所有M3患者,治疗效果非常好。

    作用机理

    传统化疗药的作用机理是利用自身的毒性杀伤细胞;而砷剂的作用原理是诱导细胞凋亡。“传统化疗药是借外力杀死癌细胞,但砷剂是诱导癌细胞加速自己的死亡。”王文生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目前认为85%以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按诊疗指南间断使用一年半的砷剂治疗就可治愈。

    而在国际上,砷剂治疗白血病也已被认同。意大利曾做过一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实维甲酸加砷剂的疗效比化疗要好。这种治疗方案也因此被纳入美国最权威的指南中。王文生告诉记者,目前砷剂已不单治疗白血病,而且在淋巴瘤、骨髓瘤、胃癌、肝癌、肺癌、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砷剂使用必须谨遵医嘱目前砷剂除了针剂之外,还有口服砷剂。口服砷剂可以让患者避免住院,在家就可以服药治疗,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李燕郴说,口服和静脉注射砷剂在适应人群上基本相似,患者使用口服砷剂也能达到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

    砷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病人会感到恶心、呕吐,一般比较轻。还有一个常见副作用是肝肾功能损伤。李燕郴说:“有些合并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病人不能使用口服砷剂,肝肾功能特别差的病人慎用砷剂。”

    目前使用的注射砷剂和口服砷剂都是经过科学提炼的,大家不可擅自购买砒霜治疗白血病或其他癌症疾病。“砷剂的使用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患者使用砷剂治疗,必须谨从医嘱。特别是在白血病治疗当中,砷剂使用多少,用药多久都需要专业医生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处方。白血病患者千万不要擅自服用,随意增减药量。”李燕郴提醒。

    人么对于砒霜的认识可能还仅仅停留在那些宫斗戏中的剧毒毒药,事实上,现代医药科学技术的发达早就已经将砒霜的有效成分提炼出来应用于临床的疾病治疗了,并不是向大家想象的毒药就不能用于治疗疾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