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杠板归为蓼科蓼属植物杠板归Polygonumperfoliatum L.的全草,民间习称蛇倒退、猫爪刺、扛板归等,收载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杠板归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作用,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
杠板归为蓼科蓼属植物杠板归Polygonumperfoliatum L.的全草,民间习称蛇倒退、猫爪刺、扛板归等,收载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杠板归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作用,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蛇虫咬伤等。本文将杠板归近年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
杠板归中主含黄酮类、有机酸类、萜类等成分。
1.1 黄酮类:杠板归中的黄酮及其苷类为其主要有效成分。赵超等从杠板归的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出7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3-0-B.D.葡萄糖醛酸.6“.正丁酯、槲皮素-3-0-B.D.葡萄糖醛酸.6”一甲酯、槲皮素-3-0.B.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槲皮素、山柰酚、芦丁。张荣林等从杠板归70%7,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蓄苷、山萘酚-3-O-芸香糖苷等。汪琼等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槲皮苷、金丝桃苷。Sun等得到4个黄 酮 类 物 质 :3,4-dihydro-4一(4’-hydroxyphenyl)一5,7-dihydroxycoumarin 、3,4-dihydro-5-hydroxy-7-methoxy-4一(4‘-methoxyphenyl)
coumarin 、3,4-dihydro-5-hydroxy-4一(4’一hydroxyphenyl)-7-methoxyc
oumarin 、3,4-dihydro-5,7-dihydroxy-4-(4’-methoxyphenyl)coumarin。成焕波从杠板归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二氢槲皮素、二氢槲皮素3-0-B-D-木吡喃糖苷2个黄酮类成分。
1.2有机酸类:杠板归中有机酸类成分主要是酚羧酸类及其衍生物类。汪琼等从杠板归中离得到酚羧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7个:原儿茶酸、没食子酸、鞣花酸、3,3’.二甲氧基.鞣花酸、1-O-没食子酰基.D.D.葡萄糖、黏酸二甲酯-2-0-没食子酰基、咖啡酸乙酯。赵超等从扛板归中分离得到阿魏酸甲酯、对香豆酸甲酯、咖啡酸、十六烷酸等。
1.3苯丙素类:从杠板归中分离得到5个苯丙素类化合 物 : 6-acetyl-3,6-diferuloylsucros 、2,4,6-triacetyl-3,6-diferuloylsucrose 、1,2,4,6-tetraacetyl-3,6-diferuloylsucrose 、1,2,6-triacetyl-3,6-diferuloylsucrose 、2,6-diacetyl-3,6-diferuloylsucrose‘"。
1.4糖苷类:李红芳等从杠板归中分离得到10个糖苷类化合物:iotroridoside A、pokeweedcerebroside5、bonaroside、helonioside A、helonioside B、lapathosideD、vanicoside B、vanicoside C、vanicoside F、hydropiperoside。
1.5 萜类:杠板归中含有的萜类化合物如下:(24S)一24-ethylcholesta-3B,5~x,6tx-triol 、asteryunnanosideF、saikosaponinM、cucurbitacin II a、cucurbitacinU、13-羟基半日花.8.(17),14-Z.烯-19-醛1090等。
1.6其他:杠板归中还分离得到:8.羟基.松脂酚、二十八烷、三十烷1610、儿茶素、香豆素-7-0.B.D.葡萄糖苷等。
2药理作用
2.1抗炎作用:隆万玉和李玉山34-35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观察了杠板归抗炎作用。结果,杠板归提取物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降低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大鼠血清和足爪局部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丙二醛含量,推测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2.2抗菌作用:黄鹤飞等以试管二倍稀释法观察了杠板归的抑菌活性。结果,杠板归乙酸乙酯部位对金葡球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抑菌作用。扶亚祥等实验证明,杠板归水提液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具有较强抑菌作用,对金葡球菌作用最强,MIC为0.031 g/ml。
2.3抗氧化:邢煜君等考察了杠板归提取物对2,2’一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1.1.二苯基苦基苯(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用铁离子还原法(FRAP法)对杠板归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杠板归甲醇提取物在上述方法中的Trolox当量分别为(701.604-25.35)、(338.664-11.26)、(392.524-12.89)umlol TE/g,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杠板归乙酸乙酯部分提取物也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2.4抗病毒:张长城等检测杠板归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一1(HS-I)的作用。结果,杠板归醇提部位与醇洗部位药物浓度为8~tg/ml以上时,对HSV-1的抑制率为50%以上,与阿昔洛韦相当,表明杠板归提取物体外具有较好的抗HSV-1作用,其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
2.5对肝脏的作用:汪琼报道,杠板归乙醇总提取物可抑制人肝细胞株(Hep G2 2.2.15)细胞对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的分泌,在体外试验中显示了良好的抗HBV活性。进一步实验提示,杠板归中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很可能是其抗HBV的活性物质基础,没食子酰基为此类化合物具有抗HBV活性的必需基团。实验还显示,杠板归可减轻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其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能减少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生成、释放,表明杠板归在肝炎急性发作期可减轻炎症对肝脏的损伤,具有保肝作用。曹庆生等研究显示,杠板归可降低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E.钙黏(E-cadherin)蛋白、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 0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增加I、III型胶原降解,减少胶原合成,从而起到抗纤维化作用。张可锋“副研究了杠板归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结果,杠板归高(7.5 g/kg•d1)、中剂量(5.05 g/kg•d。)可降低大鼠血清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降低大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Bl(TGF.B1)的表达。郭艳敏和陕学鹏报道,杠板归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保护肝细胞。
2.6止咳祛痰:顾汉冲经实验表明,杠板归具有镇咳作用,疗效与剂量成正比,而杠板归的化痰作用则需达到一定剂量才能起效。隆万玉的实验也表明,杠板归乙醇提取物可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增加大鼠排痰量,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2.7其他:Wang等从杠板归中分离得到8.羟基.松脂酚,并测定了该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人结肠癌细胞(RKO)、人肝细胞癌(SMMC-7721)、人前列腺癌(PC3)、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结果,杠板归中的该化合物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3临床应用
3.1 皮肤病:杠板归常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湿疹皮炎、疥疮等。韦雄将杠板归与金银花等组成杠板归汤外敷,结合雄黄散外涂治疗带状疱疹120例,结果,痊愈10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5%。裴达进和腾东升采用杠板归外搽治疗带状疱疹32例,治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93.8%。付丰文报道,用鲜杠板归加水煮沸后加入食盐洗浴治疗疥疮50例,全部治愈。陈应娟将鲜杠板归绞汁外涂为主,结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水母蜇伤性皮炎15例,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全部痊愈。
3.2咳嗽:项秀荷以杠板归配伍百部等治疗儿童百日咳221例,全部治愈,疗程在25天以下。疗效较好。
3.3炎性外痔:林尊友报道,采用杠板归、苦参等组成杠板归汤熏洗治疗炎性外痔,并与0.02%高锰酸钾溶液温水坐浴对照。结果治愈率为92.5%。
3.4细菌性痢疾:宁喜光和宁俊华将杠板归制成片剂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74例,痊愈7l例,有效率95.9%,且2年内随访无复发。
3.5 口腔溃疡:谢董芳报道,将杠板归与冰片、硼砂混合研细,配合双氧水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治疗14例,显效12例、有效l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92.86%,
4年内无复发者ll例。
3.6烧伤后创面修复:烧伤后残余面细菌大多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杠板归对该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烧伤创面,促进创面水肿消退、促进上皮生长。林裕韬报道,应用杠板归煎剂浸洗烧伤创面,治疗烧伤病例21例,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或7天。
4结语
杠板归药用资源丰富、作为民间传统用药应用多年,在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疗效良好,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目前对杠板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已有一定研究,但还不够深入。其作用的有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等还需进一步探索。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