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属于祖国医学“鼻渊”、“脑漏”范畴,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及嗅觉减退或嗅觉丧失等,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脓涕。鼻渊是中医学治疗的优势病种,笔者拟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属于祖国医学“鼻渊”、“脑漏”范畴,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及嗅觉减退或嗅觉丧失等,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脓涕。鼻渊是中医学治疗的优势病种,笔者拟从专科学者经验、经方、中成药新药、单味中药的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灸、临床基础研究为视角,分析近年研究的新进展。
专科学者经验
1 朱祥成教授治疗虚证鼻渊经验
国家名老中医朱祥成教授治疗虚证鼻渊临床经验 丰富。邪毒留滞,正虚邪盛型用自拟黄芪内托解毒汤(生黄芪、白芷、桔梗、生甘草、桑白皮、茜草、忍冬藤、连翘、鱼腥草、黄芩、苍耳子、辛夷、广藿香、丝瓜络、石菖蒲、茯苓、生薏苡仁)治疗。肺脾气虚、湿浊停滞,用温肺止流丹加减或补中益气汤等方,以益气通阳,化湿宣窍。脾肾阳虚、邪毒留滞,用归脾汤合肾气丸加减,以温补肾阳,通窍止流。药用熟地、党参、黄芪、茯苓、白术、怀山药、山萸肉、枸杞子、仙灵脾、当归、辛夷、白芷、藿香、石菖蒲、桔梗、皂角刺、鱼腥草、生薏苡仁、甘草。肺肾不足,津液亏虚,用百合固金汤或六味地黄丸加减。以滋肾补肺,充养鼻窍。药用黄精、玉竹、百合、生地、杞子、沙参、麦冬、熟地、山萸肉、怀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制女贞子、旱莲草、玄参等。若涕中带血者,可加白茅根、水角片、炒丹皮、炒黄芩,清肺凉血止血。
2陈小宁教授分型论治经验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小宁教授治疗鼻渊 的经验认为,鼻渊常为湿热和气虚所致,湿热型鼻渊选用化湿通窍方(藿香lOg,佩兰lOg,黄芩lOg,鱼腥草lOg,夏枯草lOg,白芷6g,辛夷lOg,桔梗lOg,芦根30g,天花粉lOg,川芎lOg,陈皮6g,六一散lOg)治疗。气虚型鼻渊选用益气升清方(黄芪lOg,防风lOg,白术lOg,白芍lOg,桂枝6g,辛夷lOg,白芷6g,川芎lOg,细辛3g,太子参lOg,甘草3g)治疗。
3周凌教授自拟方治鼻渊
周凌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国家第五批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导师,精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治。周凌教授认为口],鼻渊实证以胆腑郁热型颇为常见,自拟方龙胆草、鱼腥草、蒲公英、黄芩、柴胡、白芷、辛夷花、桔梗、苍耳子、甘草等,具有清胆泻热、解毒排脓、利湿通窍之功效。
4郑日新教授中药对药治鼻渊
郑日新教授是新安医家郑氏喉科传人,国家第五批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导师。他认为 科学合理地鼻腔局部给药,辨证、辨病论治有机地结合,可以提高中医药急性鼻窦炎的疗效。郑教授擅用“藿香、败酱草”药对治疗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本草述》谓藿香有“散寒湿、郁热、湿热”的作用。《备急千金方》之藿香汤、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载“奇授藿香汤”,开用藿香治疗鼻渊之先河,前贤云藿香“辛,能通利九窍”;藿香性微温而不燥热,配以辛苦微寒的败酱草相佐,则无论寒热虚实之急性鼻窦炎皆可应用。败酱草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辛、苦,味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名医别录》言:“除痈肿,浮肿”。肯定了败酱草的清热解毒和消痈排脓的功能。《药性论》云“主破多年瘀血,能化脓为水,”记载败酱草有化瘀除脓作用。郑教授师从《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之意,取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能,临证遇浓涕量多、素体非脾胃虚寒者,败酱草可重用至30~40g。
5孙书臣教授序贯疗法治鼻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书臣教授用序贯疗法治疗鼻渊 :煎药的蒸汽熏鼻、收集蒸馏液滴鼻、汤剂内服,是“序贯疗法”的3步。孙教授认为,煎药的蒸汽熏鼻、收集蒸馏液滴鼻而后汤剂内服,是治疗慢鼻渊序贯疗法的经典组合,可以有效地缩短病程,改善症状,使一剂中草药的效益发挥至最大化。孙书臣教授研究发现,鼻病处方频率最高的前20位君药,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占到78%;鼻病处方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0位药,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占到92%。由此得出“含挥发油的中药在治疗鼻病中有重要作用”。进一步临床研究证明,含挥发油的中药对鼻黏膜纤毛功能具有改善作用。用序贯疗法将含挥发油的中药治疗鼻渊,有其应用的科学性和新颖性。
经方研究
1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可用于邪热犯肺,上壅鼻窍之鼻渊。方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刘巧平 取其清热宣肺的功效,用治鼻塞,鼻流脓涕,伴头痛,咽痛口渴,少许黄痰,大便干,鼻黏膜充血,双下鼻甲肿大,右中鼻道见脓性分泌,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之肺热鼻渊。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3g,杏仁lOg,生石膏30g(先下),辛夷lOg,蔓荆子10,菊花lOg,生薏苡仁30g,败酱草lOg,浙贝母lOg,瓜蒌30g,桔梗lOg,生甘草6g。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祛痰排脓。
2温脾汤
经方温脾汤可用于脾虚鼻渊。见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方由大黄5两,当归、干姜各3两,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各2两组成。具攻下寒积、温补脾阳之功,主治寒积便秘证。脾虚鼻渊,感冒后加重,兼见痰多,便秘,脉沉略滑,舌淡白、胖大,有齿痕,大便三四日一行。治拟温脾通窍。吉贤等方选温脾汤,药用菊花15g,辛夷花lOg,苍耳子lOg(炒),附子20g(开水泡lh换水先煎半小时),生姜20g,炙甘草lOg,人参lOg,大黄6g(后下),杏仁15g,白芷lOg,细辛lOg(先煎),白花蛇舌草15g,羌活lOg。取效快捷。
中成药新药研究
l鼻渊通窍颗粒
新近研发的中成药新药“鼻渊通窍颗粒”(国药准字Z20030071)由辛夷、苍耳子、麻黄、白芷、薄荷、黄芩、连翘、野菊花、天花粉、地黄、丹参等14味组成方。廖伟等 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采用病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量表对患者各症状进行评价,并取其总分值为评价指标;客观评价采用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Lund-Kennedy)评分法,鼻窦CT扫描结果量化评估(Lund-Mackay评分法),结果显示与激素组比较,服用鼻渊通窍颗粒的患者在以上3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鼻漏单项症状分值的改善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治疗后3个月,其各项主客观评价指标与鼻用激素治疗患者间为显示出显著性差异,且在治疗鼻漏方面更显示出其独到之处,有临床使用价值及广阔的应用。
2鼻渊舒口服液
中成药新药鼻渊舒口服液(国药准字Z51020208)由苍耳子、辛夷、薄荷、白芷、黄芩、栀子、柴胡、细辛、川芎、黄芪、川木通、桔梗、茯苓等组成,具有疏风清热、化湿通窍、健脾益气的作用,用治慢性鼻窦炎。周晖等 观察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0例予以鼻渊舒口服液配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加呋嘛滴鼻剂滴鼻,对照组150例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加呋嘛滴鼻剂鼻,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积分及总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x线片复查结果亦表明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原有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缩短治疗疗程,降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的不良反应。
单昧药研究
近年,国内学者就治疗鼻渊常用中药辛夷、苍耳子、白芷、薏苡仁、细辛的炮制、减毒增效、煎煮方法进行研究。
1 辛夷花
孙书臣教授发现治疗鼻渊的中药处方中,君药和高频药物多含有挥发性油 。为保证挥发油的煎出,仝新团等开展辛夷煎煮方法研究 ,实验结果认为,辛夷煎煮有三个要点:①在煎煮含有辛夷的复方汤剂中,煎煮前对辛夷进行浸泡,可提高汤液中挥发油含量。②先将其他药物煎煮一段时间,以保证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再将浸泡的辛夷布包(因外表有茸毛)加入,共煮沸2~5min左右为宜,倒出第l煎(含有大量挥发油);③再加适量水煎第2次,以保证汤液中辛夷水溶性成分(浸出物含量)的溶出。
2苍耳子
苍耳子为治疗鼻病之要药,有小毒。有资料认为苍耳子用量过大,如成人用量在30g以上,或误食鲜苍耳子10粒以上,都可引起中毒 。张学梅、张重华研究认为能引起小鼠肝肾受损的最小剂量:已炮制苍耳子为20g/(kg•d),未炮制苍耳子为10g/(kg•d);未炮制苍耳子比已炮制苍耳子毒性大。黄芪和丹参对苍耳子毒性有拮抗作用”。提示苍耳子应炮制炒透,与黄芪和丹参伍用,可减毒增效;用量宜在《中国药典》法规3~9g的范围。
3 白 芷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祛除湿、祛风通窍,是治疗鼻窦炎常用药。张武强等 以白芷为君药治疗鼻渊,方用白芷20g,苍耳子lOg,辛夷花lOg,薄荷3g(后下),柴胡12g,黄芩12g,黄芪12g,防风10g,白术10g。
4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具健脾渗湿、利水消肿、除痹清热脓之力。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齐丽君 重用薏苡仁治风热鼻渊,以增健脾渗湿、清热解毒之功。方用薏苡仁100g,辛夷15g,野菊花20g,白芷15g,甘草6g。疗效显著。
5细 辛
细辛,辛、温、有小毒,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等作用。近年来一些医家临床使用细辛,大大超过药典规定使用量。为防止使用细辛而引起的中毒,石军民 研究认为:“近年有关书刊及教材揭示小毒”,“2000年以前,《药典》细辛带叶的全草入药,2005年起《药典》细辛以根及根茎人药;为此细辛药性必比原先的要猛烈”。细辛的用法用量应遵循如下原则;①不用末、不入丸散,宜人汤剂;②煎煮时间适当延长,一般开后煎30min,剂量稍大宜先煎60min;③细辛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④小儿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应慎用,尽量不用;⑤为达到最佳治病目的,可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加大细辛的用量,但要向病友交待清楚久煎;⑥注意地域、体质强弱、季节、以及机体对药物耐受性情况,灵活调整用量。
针灸治疗研究
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治疗鼻渊,取穴少,见效快。周莹等 采取按时取穴针法并TDP照射治疗鼻渊。将84例患者分子午流注针刺加TDP照射50例为观察组,针刺取穴加TDP照射34例为对照组。取穴:迎香、鼻通、列缺、合谷、印堂。结果是观察组治愈率88%,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2.9%,总效率91.9%。
2组疗效经x2检验比较,P<0.0l,有显著性差异。
临床基础研究
新安学郑氏喉科用新安鼻渊方治鼻渊,方由败酱草、黄芪等药物组成,具有祛瘀排脓、清热解毒、止痛通窍的功效。刘西周等 药理试验证明,新安鼻渊方各剂量组大鼠鼻窦炎症状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构成比均显著降低,高剂量组大鼠血中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中剂量组病理分级显著降低,高中剂量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大鼠急性鼻窦炎有一定抗感染作用。说明新安鼻渊方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近年对鼻窦炎发病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的通气和引流障碍,是鼻窦炎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关键。鼻腔外侧壁筛漏斗的异常,影响鼻窦自身黏液纤毛清除系统的功能,并导致鼻窦引流障碍,从而诱发细菌感染。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鼻窦炎恶性循环(sinusitis vicious cycle)的新理论 ,Kennedy 认为慢性鼻窦炎的发生首先是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其次才是细菌感染。Melen等 报道慢性鼻源性上颌窦炎病人平均窦口直径仅为0.89mm,远低于正常值(平均2.51mm)。郑日新认为,要重视鼻渊发病的“窦腔负压学说”,即鼻窦窦口炎性充血水肿一鼻窦窦口阻塞一窦腔内外
空气不能交通一窦腔空气被黏膜下血管吸附,呈负压状态一脓液难以被鼻腔黏膜上的纤毛细胞排出窦腔外一脓液加剧了鼻窦窦口的充血水肿。如此的病理恶性循环,使急性鼻窦炎的症状不断加重。
结 语
鼻窦炎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临证选方应注重辨证,遣药应注重常用单昧药的剂量、炮制和煎煮方法,是诊疗思维的重点。从现有临床实践看,辨证施治对减轻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充血、肿胀和肥厚疗效较好,进而可以改变窦腔负压,恢复鼻腔鼻窦的自洁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