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针灸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 来源:中医院临床 作者:孙旭 李梦 时间:2013-06-04 16:07:00
  • 核心提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系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管腔狭窄使心肌缺血缺氧所致,加之其临床表现又多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所以目前不少医生对冠心病的治疗,往往是迎合现代医学观点而不加辨证地大队应用活血化瘀之品,以企能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但临床发现许多病人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却疗效甚微。针刺防治冠心病,临床已广泛应用,且疗效确切,前景良好 ,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心肌酶、血浆乙酰胆碱与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   。本文综合近年来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总结了不同针刺方法对冠心病的治疗,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冠心病提供参考。
        针灸治疗方法研究
    1取穴方法
        王氏  收集2009年之前10年文献总结最常用的穴位包括内关、心俞、厥阴俞、膻中、郄门、神门、巨阙。以上腧穴构成了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腧穴,尚有少数选取了华佗夹脊,丘墟,头皮针的额旁一线。笔者对近年来文献总结,还有如下穴位被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王氏  分别针刺双侧大陵穴、曲泽穴,针刺得气后接电针,大陵穴接正极,同侧曲泽接负极,用治冠心病有效。张氏  对冠心病患者至阳穴、双侧内关穴以川芎注射液、麝香注射液、VitBl2穴位注射,有效率90.0%。程氏  取双侧神门穴、少海穴电针30min,治疗显效。虞氏  采用穴位注射方法,于冠心病患者足三里处注射黄芪注射液,有效率82.6%。
        从以上分类总结来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针灸治疗主要还是围绕心经和心包经展开,其次为任脉、督脉和脏腑相关的背俞穴,心经主要取神门穴和少海穴,心包经主要取大陵穴、曲泽穴、郄门穴和内关穴,背俞穴主要取心俞和厥阴俞,任脉主要取膻中穴和巨阙穴,督脉主要取至阳穴。
    2治疗方法
    2.1单纯针刺治疗巴氏  对42例心绞痛患者,采用单纯针刺双侧内关、神门、心俞、膈俞、阴陵泉及膻中。临床有效率54.76%,心电图有效率48.72%,血浆ET、CGRP均明显下降,与药物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张氏  用调理脾胃针法,取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地机、三阴交、太冲、大陵、内关、至阳、中脘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结果显示,针刺可以改善CDM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的服用量。说明该针法不仅能使血糖得到理想控制,而且还能改善sT段下移的程度,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减轻心肌负荷,提高心搏出量,促进了血液循环,增加冠状动脉流量,进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和心肌缺血状况。SER E'1对确诊患者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12次为1个疗程,观察1—3个疗程。结果显示心绞痛症状有效率92.9%,心电图有效率66.7%。毕氏  对57例门诊确诊为心脏病,且出现心律失常为主证的患者,以心俞、内关、足三里、郄门为主穴针刺治疗。治愈31例,占54.4%;好转20例,占35%;无效6例,占10.6%。常氏    随机选取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2组,一组针心俞、厥阴俞,另一组针巨阙、膻中。与消心痛或倍他乐克治疗药物组对比。分别比较治疗后2组症状、心电图及硝酸甘油停减情况。结果显示针刺组有效率90.00%,药物组有效率81.82%,心电图改善情况和硝酸甘油停减情况均无明显差异。
    2.2针灸并用治疗王氏  对临床269例病人取内关、郄门、神门为主穴,加温针灸疗法,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心律恢复正常水平,缺血型sT—T恢复正常范围,有效率为87.0%。林氏  用温和灸加浅针治疗心肌缺血。对膻中、气海及双侧膈俞施温和灸,灸毕用浅针(缇针)在膻中上搔刮,行平补平泻手法,达81次。临床疗效有效率95.0%,心电图疗效有效率83.3%,与单纯针刺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刘氏  用针刺联合灸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针刺心俞、厥阴俞、膻中、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并以雀啄灸法灸内关、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临床有效率91.4%。吴氏  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施以温针灸治疗。取心俞、厥阴俞、膻中、内关为主穴。针刺心俞、厥阴俞,并在两穴上施温针灸。再针刺膻中、内关穴,得气后施温针灸。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血脂和血流变情况,显示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2.3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李氏  将住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成2组,均口服倍他乐克、阿托伐他汀、阿斯匹林,静脉注射冠心宁注射液,同时不稳定型心绞痛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针刺加药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取膻中、巨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结果显示针灸加药物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于氏  对确诊冠心病心绞痛者,均常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针灸治疗。取膈俞、膻中、心俞、内关等穴施治。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梁氏   以血府瘀逐瘀汤配合针刺穴位治疗,取穴膻中、内关、阴郄、血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治疗120例患者,患者中医症状减轻或消失,心绞痛症状频率减少,静息心电图有明显改善,硝酸甘油减停率增加。金氏  针药并用治疗49例,取内关为主穴,合并服用倍他乐克、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静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临床有效率95.9%,心电图有效率71.4%。马氏  对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针药并用组和对照组,以步长稳心颗粒配合针刺治疗。针刺取心俞、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临床有效率93.3%,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戴氏  将9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再加用心悸宁丸口服并针刺内关、神门、三阴交。治疗20d后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4穴位敷贴治疗刘氏  观察“心俞”一“厥阴俞”贴敷强心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结构、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将强心帖贴敷于“心俞”一“厥阴俞”、心前区。结论指出强心帖穴位贴敷,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血压,明显降低高血脂家兔血清TG、TCh和LDL-C含量。而且,穴位贴敷的作用具有累积性。戴氏  对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治疗组用丹芪益心贴,为丹参、黄芪等提取物,贴膻中、神阙或左心俞、至阳。结果心绞痛、心电图和临床疗效均较对照组显著。李氏  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敷护心贴,贴于心俞、内关穴,对照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后,病人心绞痛有效率为84.0%,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66.0%,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的时间明显改善。说明护心贴刺激心俞、内关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相当。江氏  将9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以通
    痹散穴位贴敷贴于左右心俞、厥阴俞穴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通痹散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各型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心绞痛型、心梗型、心律失常型、心衰型有效率分别为87.5%、66.7%、86.7%、81.2%;对照组各型有效率分别为71.4%、50%、76.4%、68.7%。王氏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胸痹贴穴位贴敷于患者心俞、内关、膻中治疗。结果显示胸痹贴在改善胸痹各项症状如胸痛、胸闷、心悸、憋气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朱氏  针对阳虚血瘀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运用自选穴位贴敷治疗,贴于膻中、心俞、膈俞、至阳等腧穴。结果显示穴位贴敷治疗该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且使用简便,无毒副作用。
    2.5耳穴治疗王氏   选取冠心病患者46例,对照组与耳穴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耳穴组同时加用耳穴压丸法治疗,将粘于胶布的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心、小肠、交感、内分泌及皮质下。耳穴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结果显示耳穴压丸能提高冠心病患者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冠心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明显的作用。陈氏  对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针刺配合耳压法治疗。针刺取内关、膻中、厥阴俞,用平补平泻针法调气,耳压法取一侧耳穴心、神门、小肠、交感、皮质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显著。
    2.6电针治疗李氏  对冠心病患者在其背部首先沿督脉按压棘突找出压痛点,然后沿棘突两侧、膀胧经循按找出压痛点,在按压压痛点时注意有无疼痛向心前区放射。取棘突下压痛点、棘突旁压痛点以电针治疗,有效率为80.0%。前文所及王氏   通过电针大陵穴与曲泽穴比较得出,针刺大陵穴后15min、30Inin与针刺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大陵穴具有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的即刻效应。曲泽穴即刻效应不明显。说明大陵穴在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即刻效应时优于曲泽穴。程氏  电针神门、少海穴观察患者心电图即刻变化,均有显著变化。
    2.7穴位注射治疗  韩氏  用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中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穴位注射双侧内关、丰隆、阳陵泉、心俞、通里、太冲、膈俞、足三里、三阴交。临床有效率87.9%,心电图有效率79.3%。前文所述,张氏  虞氏  均采取穴位注射药物的方法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
    2.8其他治疗罗氏  采用超声的方式刺激虚里穴,陈氏采用激光血管外及穴位照射的方式治疗冠心病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上对于冠心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众医家利用目前的科技手段和中医学理论,展开的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主要还是运用传统的针刺方法或针药并用的方法来治疗冠心病。但是,在上文的叙述中,笔者发现穴位敷贴的方式能够对冠心病起到显著的疗效,且方法多样。穴位敷贴能够减少患者就诊次数,且进一步减少医疗伤害,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而针刺结合艾灸的方法,对寒凝血瘀的冠心病治疗作用较明显,可以进一步的根据冠心病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小    结
    l优势与不足
        针灸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从临床上来看,可以替代西医的药物治疗,不但可以缓解疼痛,改变心电图,还可以减少硝酸甘油的使用率。这是针刺治疗冠心病的优势之处,在临床上运用针刺治疗冠心病,可以减少药物对于肝肾的损伤,可以作为更优先选择的替代疗法。但是,对于冠心病的心律失常和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等隐患的关注不够,医务工作者应该更多的关注针灸在预防冠心病的作用与机制的研究。
    2借鉴与推广
        笔者认为,现代医疗工作者应该从预防和干预的角度,进一步挖掘针灸预防冠心病的治疗作用。特别是不同的治疗方法的运用,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型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针灸对于冠心病的防治方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